新媒体艺术对展示效果的影响

2022-05-06 作者:柳夏 来源:三月雨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传播为媒介,以互动交流为手段,以多媒体装置为展陈方式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表现。对于展览而言,包括巨幕投影展示、虚拟现实技术展示、三维立体全息成像展示在内的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展览的展陈形式,增强了展览物品的可看性与直观性,其应用加快了科学文化教育的传播速度,使观众在欣赏展览的同时得以了解展览背后的故事,更有效地达到办展目的。

新媒体艺术对展览展示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

新媒体艺术对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人们的审美经验与审美知觉得到了重塑。新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艺术单一模式,全方位调动了身体的各种感觉中枢与器官,形成了多元、互相交织、共鸣和知觉新体验,这种认识和知觉的体验能够在根本上引起观者对思维的发散和探索,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与判断,从而深化了展馆的教育功能。

展览空间主要包括与展览主题相关的展品(文字、图片)、展示辅助设备、陈设小品(场景设置)等,其中展品(文物)是展陈的重点,具有深厚的文化性和历史性。但是,传统的单一陈设和静置的文本展示方式,容易让观众陷入审美疲劳,产生倦怠感。而新媒体艺术的加入,观者与展品的关系也从“看与被看”的关系转变为更为深刻的交互关系。展陈空间通过物、空间与文化建构情境,参观者在其中接收信息,使二者产生关联并形成一个闭环。

展览中的信息传递激发观众的五感体验并形成感官刺激,比如,唤起观众的听觉,抑或是调动观众的触觉等,让观众通过知觉获取空间环境中的信息,并将信息内化成为自身的经验,通过知觉形成身临其境之感。

展陈不仅仅是静态的文字和实体,观众的体验也是展陈空间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艺术搭建起的智慧化展陈体系,从管理者的角度,有利于展物多功能展示、展物管理和保护;对观众而言,能够将自己更好的融入场景空间,接受到良好的参观体验,有利于知识的获取。

二、有利于提升展览的审美价值

新媒体艺术影响下的展陈空间设计的情境营造,将设计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使观者沉浸于多维度时空,加深个体认知、丰富审美体验,从而达到情感与反思体验的作用。

审美素养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转化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在新媒体艺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展陈空间生动形象的把美学价值展现了出来。精神是艺术的本质,而博物馆展览馆是艺术的承载体,展示设计中利用新媒体艺术,实现了时空转换,将观众的审美情趣融入其中,提高了观众参观时候的主动性,观众的体验更加具有交互性。虚拟世界的审美经验的神奇所在是将不可能存在于物理时空的虚拟景象变为观众的审美经验,而这种审美经验直接刺激了观众的感官,使观众的参观体验经验也因此丰富了许多。

将新媒体艺术整合进展陈场景,对于任何想象力的释放都意味着潜能巨大。在4G时代,我们在发明技术与科技,而在5G时代,我们应该将艺术与科技搭建重构我们的日常场景,这是因为视觉之于人类,是一种本性的感知,而对于潮的、酷炫的、可爱的视觉,年轻人更容易产生一种共情的心理。因此,在针对青少年的展览项目中,新媒体艺术的加持,更能引发青少年的观展兴趣,不仅让他们感受到新媒体展示手段区别于传统展示的独特魅力,新媒体艺术中的创新意识、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也对他们有所启发。

在三月雨设计的成都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中,便充分运用了新媒体艺术(技术)。这里有炫酷的基地实景,有生动的法治动漫、戏剧、实践模拟、IPAD手持终端互动知识讲授等多种学习体验,展览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与形象化的美感体验紧密结合,实现法治宣传、法治育人功能的双提升。

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展陈空间中运用新媒体,解放了传统意识,充分把展览传播文化、弘扬精神、普及科学的质料潜能挖掘出来,实现了观众各种精神力量的融合交织,观众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

浏览量:

更多文章

05 2022-07

关于建设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基地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高度重视烈士褒扬工作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用好烈士褒扬红色资源,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24 2021-11

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照耀前行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02 2023-08

三月雨作品│重庆市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入选重庆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近日,重庆市教委等5部门发布通知,公布了2023年重庆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名单。由三月雨协助打造的重庆市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暨潼南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基地成功入选。
13 2022-09

从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风范看如何涵养坚强党性

2021年7月1日,主席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切缅怀了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人格风范也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风范,是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的必修课。
18 2022-07

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五条基本经验

历史经验表明,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 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不断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的建设管党治党的永恒课题常抓不懈,激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动力。
28 2022-09

弘扬红色家风在于其精神的传承

红色家风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数革命前辈的经验和思想的升华,红色家风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延续与革新,是一代代人在管家、治家中形成的人生智慧和处世之道。
15 2022-09

新时代廉洁文化框架下布展内容的思考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新时代,廉洁文化展馆、红色教育展厅等必然是我们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11 2021-11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推动“廉洁机关”建设

在全面建设以“三高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新长沙的新征程中,我们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开展“廉洁机关”建设,为人防和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廉”动力。
19 2022-09

《聪训斋语》与家风

我国古代家教家训肇端久远,其中清代张英所著《聪训斋语》影响甚远。张英通过言传身教及所著《聪训斋语》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为人称道的“江左第一家风”并为后世传承。
14 2022-02

以“四史”教育激发爱国力行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