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要把握好“三性”

2022-07-07 作者:汀兰 来源:三月雨

青少年法治教育


  “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当然包括在校的青少年学生。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让同学们在纯洁的心灵中逐渐培育起法治精神,从小对法律、法治产生尊崇感、敬畏感,在“幼苗”阶段注入健康的成长养分,就一定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要坚持以主席法治思想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增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完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推动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设计普遍性有余而针对性不强,书本化有余而趣味性不足,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转变法治教育思路,创新思维方式,探索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新路径,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把握好“三性”。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面对青少年这一群体,我们的法治教育内容要从工作需求向受众需求转变,突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结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我们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上要有所针对,以法律常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制度为核心,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设计内容,并且要与青少年的理解能力相适应。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方式要有趣味性。传统的普法模式是一种单向性、灌输式的知识传播,普法主体与对象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法治宣传教育要使普法效能最大化,必须切实改变教科书灌输式的教育,从“灌输式”普法向“参与式”普法转变,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增强青少年的参与性,增加普法趣味性。

 

  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充满趣味的形式,注重内容的鲜活性,注重青少年的参与、互动、思辨,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法治观念,在寓教于乐中培养法治精神。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要有实效性。普法教育活动如果仅仅是一阵风的效果是难以让法治观念真正深入人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要想达到实效性,除了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下功夫,还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完成,通过不同的侧重点、角度、层面,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合力。

 

  近两年,学校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制定与实施,家庭环境、家庭管理以及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作用也将日益明显。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通过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这一平台,用最丰富的法治营养、最现实的警示案例、高科技的互动体验达到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

 

  实践证明,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变传统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针对性不足、形式趣味性不够的问题,是现阶段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由三月雨承建的沐阳青少年法治关爱体验基地以“护航青春 关爱明天”为主题,设立了法治宣传区、行为规范区、典型案例区、互动体验区、道德典范区、模拟法庭区、预防教育区等七大功能区,用114块展板、2个声光电、2个体验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设立触屏翻阅读书台,适时更新录入不同的教育主题。设立自行车模拟体验馆和地震体验屋,模拟道路行驶和4级、6级、8级震感。基地涵盖法律常识、警示案例、3D体验、道德教育等内容,通过运用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AR等技术,实现沉浸式体验,激发孩子们学法的兴趣,让青少年融入法治教育过程,充分学习法律及自护知识,做学法、懂法、守法、爱法的有为青年。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里。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寄予了深沉的期待,赋予了重大的职责。

 

  作为致力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平台的建设者,三月雨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建设中,力求政治准确、内容鲜活、方式有效,确保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具备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的现代公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参与和见证法治中国伟大目标的实现。

 

 
浏览量:

更多文章

22 2022-03

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15 2021-11

保持"赶考"的清醒 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

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首先要从政治上看。
07 2021-12

党建“红”引领教育“优”

主席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时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
27 2022-04

让家风家训文化不断释放时代光彩

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所蕴含的优良家德、家训、家规、家谱是强化家庭建设的首要途径,是提升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应挖掘优秀资源,强化家庭教育;紧跟时代步伐,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树立先进典型,构建当代家风;发挥育人功能,实现“以文化人”。

  
28 2022-07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四种新表象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四种新表象
19 2022-07

主席强调的“国之大者”是什么?

近年来,主席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
13 2022-05

担起法治建设的责任和使命

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的步伐,为确保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法治基础保障,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必须把这份责任和使命记在心上、扛在肩上。
07 2022-01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是整个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既要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本身的建设,又要注意加强整个国家和社会政治文化的建设,使两者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
08 2022-03

以创新推进廉洁政府建设

建设廉洁政府是各界的共同愿望。做好政府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完善建设廉洁政府的同时,创新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
04 2022-08

文化企业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使命和担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强国建设,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深入向前。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