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要把握好“三性”

2022-07-07 作者:汀兰 来源:三月雨

青少年法治教育


  “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当然包括在校的青少年学生。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让同学们在纯洁的心灵中逐渐培育起法治精神,从小对法律、法治产生尊崇感、敬畏感,在“幼苗”阶段注入健康的成长养分,就一定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要坚持以主席法治思想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增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完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推动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设计普遍性有余而针对性不强,书本化有余而趣味性不足,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转变法治教育思路,创新思维方式,探索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新路径,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把握好“三性”。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面对青少年这一群体,我们的法治教育内容要从工作需求向受众需求转变,突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结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我们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上要有所针对,以法律常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制度为核心,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设计内容,并且要与青少年的理解能力相适应。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方式要有趣味性。传统的普法模式是一种单向性、灌输式的知识传播,普法主体与对象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法治宣传教育要使普法效能最大化,必须切实改变教科书灌输式的教育,从“灌输式”普法向“参与式”普法转变,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增强青少年的参与性,增加普法趣味性。

 

  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充满趣味的形式,注重内容的鲜活性,注重青少年的参与、互动、思辨,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法治观念,在寓教于乐中培养法治精神。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要有实效性。普法教育活动如果仅仅是一阵风的效果是难以让法治观念真正深入人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要想达到实效性,除了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下功夫,还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完成,通过不同的侧重点、角度、层面,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合力。

 

  近两年,学校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制定与实施,家庭环境、家庭管理以及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作用也将日益明显。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通过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这一平台,用最丰富的法治营养、最现实的警示案例、高科技的互动体验达到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

 

  实践证明,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变传统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针对性不足、形式趣味性不够的问题,是现阶段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由三月雨承建的沐阳青少年法治关爱体验基地以“护航青春 关爱明天”为主题,设立了法治宣传区、行为规范区、典型案例区、互动体验区、道德典范区、模拟法庭区、预防教育区等七大功能区,用114块展板、2个声光电、2个体验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设立触屏翻阅读书台,适时更新录入不同的教育主题。设立自行车模拟体验馆和地震体验屋,模拟道路行驶和4级、6级、8级震感。基地涵盖法律常识、警示案例、3D体验、道德教育等内容,通过运用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AR等技术,实现沉浸式体验,激发孩子们学法的兴趣,让青少年融入法治教育过程,充分学习法律及自护知识,做学法、懂法、守法、爱法的有为青年。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里。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寄予了深沉的期待,赋予了重大的职责。

 

  作为致力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平台的建设者,三月雨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建设中,力求政治准确、内容鲜活、方式有效,确保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具备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的现代公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参与和见证法治中国伟大目标的实现。

 

 
浏览量:

更多文章

23 2022-08

节俭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节俭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利益,克己节俭,千方百计改善民生。中国共产党植根于人民,以身作则,率先节俭,与人民同甘共苦,共同发展。节俭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7 2022-06

对红色主题陈列展览筹建管理的反思——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为例

新时代下博物馆陈列展览筹建管理工作采用标准的建筑装饰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实行更严格的审批审查管理机制,博物馆人成为无限责任方和有限权力方,立足于以上新常态,结合工作实践,分析在红色主题展览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旨在加快专业人才队伍、评标专家库的形成,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建设各项规章制度早日完善。

04 2022-05

法治中国的四个核心要素

法治中国战略的推进,意味着无论是在物理空间意义上的“中国”,还是在主权存在意义上的“中国”,都必须全面、完整、永续地实现法治的统制。具体来说,法治中国的核心要素由四个部分构成。

29 2022-06

用法治文化培育法律信仰

如果说,“法治中国”构筑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的基础;那么“法治文化”则是这一基础上必然绽放的文化花朵和最终结成的文明果实。
28 2022-03

小叙高校红色文化及展馆的建设

近年来,校园红色文化可以说正在成为每一所高校的必修课程。无论在本校校史馆、单独的红馆、临展、环境营造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部门及各高校在红色文化的普及和宣传上下了很大力气。每座高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内涵,就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靓丽而鲜明。如果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融入廉洁文化、红色教育展厅及本校校史馆等内容,需要通过学校自身风格为出发点,然后才能提取出学校文化的精髓且主题明确。互帮、互助、互爱,相互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最深层的内涵。

19 2022-09

行贿受贿犯罪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现代化的特殊意义在于“它的动态特征以及它对人类事务影响的普遍性。它发轫于那种社会能够而且应当转变、变革是顺应人心的信念和心态”。而在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前行的方向。进言之,犯罪现代化治理程度是国家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从发生学上看,行贿和受贿是典型的对向犯,互以对方的存在为成立前提。但从治理学上看,行贿受贿犯罪的惩治却并非必然具有‘唇亡齿寒’的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发生学是对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而治理学则是对治理策略的主观选择。”这种主观选择与客观现实的偏差,可能有悖于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因此,要遏制行贿受贿犯罪的发生,不仅需要惩治受贿犯罪,同样必须惩治行贿犯罪。为此,2021年9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与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推动“受贿行贿一起查”做出重要部署,这有利于构建惩治行贿受贿的长效机制,也为惩治行贿受贿犯罪乱象提供了现代化治理利器。《意见》的出台是提升行贿受贿犯罪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及时雨”,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深刻反映了国家机关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伟大决心。
24 2022-08

廉政教育基地到底属于什么类型的展览?

廉政教育基地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关于廉政教育鲜少有人给出明确的类型归类,部分学者将其归纳到纪念馆类型下的一个分支。
25 2022-07

学习贯彻《北京市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巩固拓展北京廉政教育地图

近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北京市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指出,要守正创新,弘扬崇廉拒腐社会风尚,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传播廉洁理念,丰富廉洁文化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巩固拓展北京廉政教育地图,创建廉洁文化品牌活动。
29 2022-06

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传承和弘扬了党的建设宝贵历史经验。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深化了管党治党的政治内涵。
26 2022-07

红色展馆的十大展陈要素

红色展馆的十大展陈要素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