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展览唤起观众的共情

2022-07-14 作者:柳夏 来源:三月雨
  共情,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简言之就是共同的感情,它要求主体能够走进客体的世界,能够了解并理解客体,能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并作出恰当的反应。因此,共情又称为移情、同感、同理心。如今,共情已被各个领域熟悉与使用,对于革命历史类主题展览来说,它已成为展陈艺术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社会的广泛开展,以及红色文化的不断升温,革命历史类展览已成为人们进行情感交流、情绪体验、情趣陶冶的重要介质,承载着多种“共情”要素。
 
  正是认识到“共情”的意义与价值,三月雨在设计建设的革命历史类展览中,在内容选择、表达形式中融入共情,在情感互通的情境中实现信息传递、历史教育、情感浸润和行动激发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展览的品质和感染力。
 
  策展者与展陈对象的共情
 
  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展览背后,离不开内容策划、形式设计、工程实施等多个环节的有力配合。在这之中,内容策划的工作是首要的。我们以什么样的“情”和观众与共?这就要求策展者首先必须与展陈对象共情。策展者充分了解和感受革命人物、革命事件,形成自己的认知,获得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共鸣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展陈对象共情的过程,其对展览内容策划有重要作用。
 
  革命纪念馆的展陈对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革命人物的事迹、思想、人格、风范、贡献等,二是革命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影响、意义等。例如,在策划有关革命人物的展览时,策展人首先必须对革命人物的生平作深入系统的了解。要能够感悟革命人物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在革命人物的作为、思想、风范方面产生情感上和行动上的认同。只有这样,策展者才能紧扣展览主题,挖掘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策展者与观众的共情
 
  展览其实就是一场遵循一定规律展开的共情之旅。这种规律是根据观众的特点、需求、喜好等来设定的,这也就要求策展者必须对此进行观察或调研,了解目标观众的参观动机,是强制的还是主动的?他们想从展览中获得什么?吸引他们的最佳方式有哪些?诸如此类的观众需求分析必不可少,这也直接影响展览内容的选择及陈列形式的设计。
 
  当我们以“共情”心理获知到目标观众对展览的看法和想法,便可以通过“想象接触”等来创设和激发认知共情的场域。
 
  目前很多展览的方式是开放性的,会以问题“提出——解决”的路线行进。革命历史展览的一大特色是:规范性灌输。因为其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宏大历史背景下的重要人物或者重要事件。所以这一类展览,往往会采用“填鸭”式的灌输,但这很难起到教育作用。反观“受教育”对象并不完全了解党史“大背景”和许多抽象的专业性词汇。这时,策展者就应该选择革命历史中的生动片段做到与观众的共情。
 
  当瞿秋白唱着他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走向刑场;当李大钊走上绞刑台,他那“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的号召激励着更多的人;当彭湃亲手点燃田契,高喊着“田谁在种,就归谁”……这些真实的故事让理想信念达到高潮,毫无疑问会引发观众的共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楷模的爱国、为民等情怀可以激发今天的人们反躬自省、见贤思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重大历史关头总是有英勇无畏的引领者,而这些引领者又必将唤起后世更多的引领者。
 
  观众与展览的共情
 
  能够把普通观众的情感调动起来,来表达人类共同价值观,从而跟观众达到共情互动的艺术效果,这是一个展览的成功之处。
 
  观众的情,又如何与展览与共?除了在内容选择上进行深入挖掘外,形式上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 
 
  随着艺术门类之间创作手法的相互影响,传播渠道的日益丰富,特别是新媒体的飞速传播,使得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审美鉴赏习惯发生了重要变化。他们不再需要说教,而需要润物无声的感化;他们不再相信人物一成不变,不再接受曾经存在于影视作品中脸谱化、公式化、概念化的人物,而想要获得对历史人物更加丰富、多元的认识,作为策展者,同样需要转变而建立一种“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的历史观,进而在展览策划中表现这种历史观。这种“转变”就完成了策展者也是一个时代的艺术创作者、艺术传播者、艺术接收者的升华。
 
  面孔墙是革命或战役纪念馆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展示手段,它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英雄、名人的事迹,表彰他们作出的贡献,彰显他们昔日的风采。面孔墙一般是以正面墙壁作为背景,将人物肖像集中在同一张墙面上,营造一种铺天盖地的感觉。与常见的照片墙不同,面孔墙强调的是“脸”,是无数个体面孔集合成为的人物群像。在这种情境下,人物的面孔被物化,成为过去历史或当下社会发展的见证,个人的经历被隐去,共性的记忆却被凸显,最终成为了一段集体记忆的符号;面孔大量密集的出现,无疑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压迫,这种直接的冲击,使观众在震撼过后不自觉地沉浸在展览创造的氛围中,实现了观众与面孔背后人物的共情。
 
  实现展览与观众共鸣共情,让观众在展览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在享受思想与艺术的美感中进一步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是三月雨作为文化建设者的使命与追求,也更会让三月雨的底色更加鲜艳,更加明亮。
 
 

 

 

浏览量:

更多文章

17 2022-10

反腐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金秋十月,北京展览馆人气爆棚,“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正在火热进行中。在这个异彩纷呈的展览上,让参观者感到振奋的元素,数不胜数。在中央综合展区开设的“全面从严治党 保持党的生机活力”单元,生动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是尤为惊心动魄的篇章,其力度之强、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
28 2022-04

加强修身立德 筑牢廉洁根基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也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廉洁从政意识,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根本在于自觉加强修身立德。
13 2022-07

建设特色博物馆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之际,主席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勉励广大文博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10 2022-08

把握加强党性修养的逻辑

主席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加强党性修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共产党人的终身必修课。
25 2021-10

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26 2022-05

建立青少年廉洁教育基地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近年来,为了让青少年更加了解廉洁文化,全国各地检察院、司法局等都在建设青少年廉洁教育基地以此来丰富青少年对廉洁的认知,夯实青少年基本道德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比如北京三月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青少年廉洁教育基地”总体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廉洁文化教育部署:校园廉洁文化氛围营造,廉洁基地及廉洁基地延伸活动与功能区——梦想教室。

21 2021-10

百年党史润初心 勇担使命再出发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继承革命传统,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精神之火、信念之光激励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
17 2022-08

新时代红色纪念馆陈列展览的探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不仅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还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 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而红色纪念馆则为红 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陈展的中心为“精神”,需要融入多种主题元素; 虽然,纪念馆内的藏品价值并不是很高,远远不如博物馆的藏品,但所有物品的背后,均具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具备一定的精神品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影响。
24 2022-03

以党建引领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党建做得好,可以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有助于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把党的组织链条延伸到城乡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各环节,打造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才能更好促进基层治理。
11 2022-10

走进“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主席于9月27日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国庆假期中,秋日暖阳里,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现场涌动着参观的热潮。大家都一起跟着总书记的脚步,走进展览,学习、了解展览的主题内容,感受时代的伟大变迁,庆祝祖国的第73个生日。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