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陈列在党史展览馆中的文物实物“ 活起来 ”

2022-08-03 作者:吴向东 来源:三月雨
  主席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的足迹遍布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主席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主席总书记强调,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主席总书记要求,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2021年6月18日,主席总书记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并带领党员领导同志重温入党誓词。主席总书记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深入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始终,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展示好党史的主流与本质,使百年党史展览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相吻合,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和其中蕴含的伟大奋斗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顽强奋斗的伟大历程,全过程、全方位、全景式展示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

  在党史展览中运用大量有价值、有分量、有代表性,“镇得住”“压得住”的红色文物实物,用文物实物说话,以物证史、以物叙事,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展览共展出文物实物4500多件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一级文物原件420件。这些红色文物实物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重要承载和重要展示,从第一面党旗、军旗,到开国大典毛泽东同志升起的国旗、主席总书记授予部队的军旗;从国产东方红拖拉机,到嫦娥五号任务月面展示国旗;从战争年代革命将士的血书,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脱贫攻坚责任状……一抹抹红色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红色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展览开幕以来,克服疫情影响,100余万人次参观展览,近距离感受这些珍贵红色文物实物带来的温暖与感动、启迪与深思,睹物明史、睹物生情、睹物思人,深刻感受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参观者表示一定要守牢红色江山,赓续红色血脉,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为深化红色文物研究阐释宣传,不断扩大党史展览馆所陈列红色文物的社会影响,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党史展览馆选取各个时期的经典红色文物实物共50件(组),与学习时报联合开辟专栏,推出了“红色文物”系列文章,通过讲述文物实物背后的历史细节及其蕴含的价值意义,让陈列在展柜中的文物实物“活起来”,发挥党史展览的教育功能,促进党史知识的传播,启发读者在回望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红色文物”系列文章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红色文物”系列文章从党史展览在展展品中选取了各个历史时期、历史节点上有分量、有代表性的文物实物:从李大钊英勇就义的绞刑架,到新时代英模使用过的用品;从毛泽东各种版本的《论持久战》,到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提纲手稿;从《共产党宣言》首译本、党的七大使用过的投票箱,到建党百年时铸成的小康宝鼎……一件件文物实物化身为一个个历史片段,串联起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上下求索的伟大征程,使读者对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脉络形成更为直观的感受、更加生动的理解。

  “红色文物”系列文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系列文章选取了多位革命烈士、优秀共产党员的遗物或相关文物:《可爱的中国》和《清贫》手稿,记录了方志敏烈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国家、对民族的无限深情和殷殷期许;留给儿子的简短遗书,写下了赵一曼烈士舍小家、为大家的无悔抉择;敌人杀害刘胡兰烈士所用的铡刀,见证了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诠释了什么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安炳勋、孙占元等烈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使用的武器,展示了英雄儿女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回答了“谁是最可爱的人”;黄文秀生前穿过的马甲,凝结着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种种艰难和挑战,见证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谱写的青春之歌。系列文章围绕这些文物实物,阐明历史背景,挖掘历史细节,力求将人物与故事有血有肉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感动人心的同时,使读者深切意识到,正是伟大的精神力量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甘于奉献、勇于牺牲。

  “红色文物”系列文章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理论探索。系列文章选取了多份重要的手稿、提纲和重要文献资料: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是“千年第一思想家”的珍贵手稿,是闪烁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殿堂的思想光芒;《共产党宣言》首译本凝结着真理特有的甘甜味道,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开端;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系列文物,为党留下了一份传家宝,折射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两个“历史决议”本着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精神,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推进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辉文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春雷乍响,引起了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推动思想解放的名篇。系列文章介绍这些手稿和文献的主要内容,阐述相关史实,勾勒出党立足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和基本国情开展理论探索的历史进程,引导读者对党的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发展脉络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

  “红色文物”系列文章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的鱼水深情。系列文章选取了从群众中征集来的几件文物实物:井冈山时期红军分给农民李尚发的食盐陶罐,是我们党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见证;农民唐和恩在淮海战役千里支前路上使用过的小竹竿,刻着一路走过的88个城镇和村庄名称,是数百万群众在解放战争中鼎力支援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小小缩影;山东栖霞金矿事故中,井下被困人员写下的“联系不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的字条,是人民群众在生命攸关的紧急时刻,对党发自内心的托付与信赖。系列文章深入探究这些平凡之人、平凡之物背后不平凡的故事,向读者展示出了一段又一段温暖人心的历史剪影,生动展现了党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鱼水深情,使读者深切感受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不割裂也不可能分开。

  “红色文物”系列文章力求以准确的史实、朴实的文笔、客观的审思、真挚的感情向读者呈现文物背后的故事。在描写展示历史细节的同时,系列文章以直击心灵的语言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与集体记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丰富生动的党的历史,使读者能够在增长历史知识、经受精神洗礼的基础上,直观而又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广大读者走进党史展览馆,走近红色革命文物,了解党史,引发思考,驻足回味,汲取力量。

  “红色文物”系列文章自2021年11月推出以来取得了积极反响,线下线上都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各级领导同志、众多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多种渠道表达了对系列文章的赞赏与喜爱,认为文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红色文物实物选得好、展得好、写得好,激发了对党史展览和党史学习的兴趣,对于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很大帮助。学习时报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众多读者点击、阅读、转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强国等权威宣传平台也对文章进行转载和推送,其中,《“千年第一思想家”的珍贵手稿》一文被《求是》杂志转载。
  “红色文物”系列文章,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珍贵历史文物实物背后的故事,客观而深刻地揭示了文物实物反映的历史规律和精神力量,启发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党的百年历史,从而在回望历史的过程中汲取奋勇向前的力量,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作出了贡献。


来源:吴向东
(声明:“三月雨”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浏览量:

更多文章

29 2022-06

用法治文化培育法律信仰

如果说,“法治中国”构筑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的基础;那么“法治文化”则是这一基础上必然绽放的文化花朵和最终结成的文明果实。
11 2021-10

创新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面对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努力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真正让红色文化滋润人们心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 2022-03

让检察文化绽放光芒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全体检察人员共同拥有的、用来指导彼此行为的价值观体系。它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共同组成的生命体。先进检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衍生的法律文化。检察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它既具有一般组织文化的共性,如它具有组织文化的功能、特点等,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如它离不开党的方针、路线、法律目标,离不开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宪法的权威等。
24 2021-11

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照耀前行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06 2022-06

新时代党的建设开创性成就有哪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解决党内问题的治本之策,在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等方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28 2022-04

深入理解法治观念的丰富内涵

法治观念不仅是人们对法治的一般性认知,还表现为对法治的态度、喜好,是法治情感认同与法治思维习惯的融合,是法治规则意识与价值理念、实体观念与程序意识、思想认同与行为服从相统一的结果。归结起来,法治观念的内涵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17 2022-08

新时代红色纪念馆陈列展览的探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不仅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还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 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而红色纪念馆则为红 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陈展的中心为“精神”,需要融入多种主题元素; 虽然,纪念馆内的藏品价值并不是很高,远远不如博物馆的藏品,但所有物品的背后,均具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具备一定的精神品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影响。
12 2022-04

如何规划建设校园红色教育基地

北京三月雨承建的吉林农业大学红色教育基地,包含了理想信念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廉政文化教育,架构既有层次,内容又更加丰富,形式极为多样,必将吸引更多师生到这里自觉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激励广大师生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11 2022-03

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永远在路上

全面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松。
08 2022-07

检察文化建设的认知与实践

检察文化是以检察官为主体的全体检察干警在长期的检察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核心,以提高监督能力为目的,以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为形式的具有鲜明检察特色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等精神财富。基于这样的定义,借助管理理论,笔者将检察文化的构成描述为 3 个同心圆,即外层是物质层,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成果,指检察形象和工作品牌形象等;中层是制度文化,包括管理模式、激励机制、行为准则等;内层圆是精神文化,是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