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馆建设的一点思考
2022年8月16日,新华社发布了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第十一部分“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的第三项“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中明确强调:“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建设村史馆,修编村史、村志,开展村情教育。”
村史馆作为记录村庄历史沿革、文化和民俗的重要载体,在传承乡村记忆和村民道德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村史馆的建设既可以记录乡村历史,讲述发展,传承文化,又可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和窗口,展现党领导下农村发展改革的步伐。
而且,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自然村的消失速度惊人,根据数据统计,在2012年的前10年,中国减少了90万个自然村落,平均每天就减少80个自然村落。随着自然村的消失,无数人的故乡在记忆里也渐行渐远。整合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建设村史馆,保留当地独有的印记和传统文化,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在国家大力振兴乡村文化建设的政策号召下,一批村史馆、村史长廊、脱贫攻坚陈列馆等乡村文化设施必将如雨后春笋搬拔地而起。
通过对已经建成的一些村史馆的调查发现,一些新建村史馆不接地气,甚至“变味走样”:老百姓去看的少,干部看的多;展品中,本村特色的少,全国通用的多;展板上,本村内容少,领导照片多……完全背离了村史馆建设的初衷,也不利于带动乡村文化振兴。
如何在村史馆建设中避免“千篇一律”,切实将村史馆打造成乡村文化的综合性宣传平台,让优秀的本土文化得以根植、发展?笔者将以三月雨公司承建的村史馆为例谈一些想法。
首先,村史馆建设要展示村史村情,留住“乡愁”。村史村情凝聚民心力量,系统梳理乡村发展脉络,让村民了解家乡的发展历史,有利于增强村民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三月雨承建的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胡家河村史馆在展示村史文化时,以银杏为主设计元素,用银杏四季的生长代指人之四时,设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个单元,在四季的变迁中将胡家河两千多年的历史娓娓道来,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美不胜收的胡家河,参观的游客如同经历了一场“时光之旅”,感悟人之一生。山东坊子区驸马营二村村史馆则通过“我们从苦难中走来”“农民翻身做主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四部分内容追溯了驸马营二村的曲折发展历程。
其次,村史馆建设要深挖地方特色,充实展馆内涵,引领现代文明。村史馆在记录历史、传承根脉的同时,也将引领乡村生活迈上新台阶。胡家河村史馆在建设时,注重对地方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弘扬,在室外开辟了民俗文化展示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农副产品交易区等多个专题区块。民俗文化长廊集中展示了胡家河村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道德礼仪、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以及民歌民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村民致力于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农耕体验区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劳作,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农副、旅游产品交易平台吸引游客,带动农民增收,从真正意义上推动乡村振兴。而驸马营二村村史馆在建设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以历史为明线,以党建为隐线,展示了地方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该村的发展历程。
最后,村史馆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这是责任亦是使命。胡家河村史馆在建设规划时,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传承和保护优秀历史文化为重点,深入挖掘村情村史,充分展现胡家河村的地方文化、民俗风情和厚重的红色历史底蕴,展示乡贤代表的优秀事迹,反映胡家河人奋斗创业的光辉历程。身边的历史、身边的人物、身边的事情,广大村民可以从中获取前行的力量,进一步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树立崇德向善、文明向上、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带动乡村建设和发展。
当然,村史馆不仅承载着一代村民的“乡愁”,也将成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新阵地,是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大平台。扎根地方文化土壤建设的村史馆对引导村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扬优良民俗家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一家专注于党建教育、红色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策展公司,三月雨在村史馆建设中,坚持“一村一品”的原则,挖掘提炼地方文化特色,致力于提升村庄品位、留住文化根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好村风、好家风、好民风,努力将村史馆打造成新一代村民的精神原乡,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
来源:汀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三月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村史馆作为记录村庄历史沿革、文化和民俗的重要载体,在传承乡村记忆和村民道德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村史馆的建设既可以记录乡村历史,讲述发展,传承文化,又可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和窗口,展现党领导下农村发展改革的步伐。
而且,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自然村的消失速度惊人,根据数据统计,在2012年的前10年,中国减少了90万个自然村落,平均每天就减少80个自然村落。随着自然村的消失,无数人的故乡在记忆里也渐行渐远。整合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建设村史馆,保留当地独有的印记和传统文化,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在国家大力振兴乡村文化建设的政策号召下,一批村史馆、村史长廊、脱贫攻坚陈列馆等乡村文化设施必将如雨后春笋搬拔地而起。
通过对已经建成的一些村史馆的调查发现,一些新建村史馆不接地气,甚至“变味走样”:老百姓去看的少,干部看的多;展品中,本村特色的少,全国通用的多;展板上,本村内容少,领导照片多……完全背离了村史馆建设的初衷,也不利于带动乡村文化振兴。
如何在村史馆建设中避免“千篇一律”,切实将村史馆打造成乡村文化的综合性宣传平台,让优秀的本土文化得以根植、发展?笔者将以三月雨公司承建的村史馆为例谈一些想法。
首先,村史馆建设要展示村史村情,留住“乡愁”。村史村情凝聚民心力量,系统梳理乡村发展脉络,让村民了解家乡的发展历史,有利于增强村民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三月雨承建的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胡家河村史馆在展示村史文化时,以银杏为主设计元素,用银杏四季的生长代指人之四时,设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个单元,在四季的变迁中将胡家河两千多年的历史娓娓道来,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美不胜收的胡家河,参观的游客如同经历了一场“时光之旅”,感悟人之一生。山东坊子区驸马营二村村史馆则通过“我们从苦难中走来”“农民翻身做主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四部分内容追溯了驸马营二村的曲折发展历程。
其次,村史馆建设要深挖地方特色,充实展馆内涵,引领现代文明。村史馆在记录历史、传承根脉的同时,也将引领乡村生活迈上新台阶。胡家河村史馆在建设时,注重对地方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弘扬,在室外开辟了民俗文化展示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农副产品交易区等多个专题区块。民俗文化长廊集中展示了胡家河村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道德礼仪、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以及民歌民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村民致力于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农耕体验区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劳作,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农副、旅游产品交易平台吸引游客,带动农民增收,从真正意义上推动乡村振兴。而驸马营二村村史馆在建设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以历史为明线,以党建为隐线,展示了地方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该村的发展历程。
最后,村史馆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这是责任亦是使命。胡家河村史馆在建设规划时,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传承和保护优秀历史文化为重点,深入挖掘村情村史,充分展现胡家河村的地方文化、民俗风情和厚重的红色历史底蕴,展示乡贤代表的优秀事迹,反映胡家河人奋斗创业的光辉历程。身边的历史、身边的人物、身边的事情,广大村民可以从中获取前行的力量,进一步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树立崇德向善、文明向上、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带动乡村建设和发展。
当然,村史馆不仅承载着一代村民的“乡愁”,也将成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新阵地,是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大平台。扎根地方文化土壤建设的村史馆对引导村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扬优良民俗家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一家专注于党建教育、红色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策展公司,三月雨在村史馆建设中,坚持“一村一品”的原则,挖掘提炼地方文化特色,致力于提升村庄品位、留住文化根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好村风、好家风、好民风,努力将村史馆打造成新一代村民的精神原乡,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
来源:汀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三月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