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主席强调,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面对首都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实增强文化自觉。
二是在准确把握首都文化建设发展的内在规律上要有高度自觉。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文化的发展必须紧贴时代的发展,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让人民群众喜爱;必须在继承中创新,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通过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必须由全社会共同推动,通过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全社会的文化共识。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找准推动首都文化发展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推动首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在新的发展阶段,增强文化自信,一要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的和谐、大同、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辩证思维等都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对这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要继承和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了时代特征,顺应了人民的期待,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要坚持和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念和追求,积极利用首都文化资源密集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科学发展。
二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广泛吸收借鉴一切外来的优秀文化。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以辩证取舍的科学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既要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又要加强交流、交融,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又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努力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要不断开创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增强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机遇,推动文化大发展,再创文化的新辉煌。要牢记使命,认真履行职责,从世界发展的大势,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出发,切实加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全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为全国的文化发展做出表率,更好地为国家的文化建设服务。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战略任务。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提炼、培育北京精神的工作。北京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北京独具特色的文化结晶,是工作、生活在北京的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创造、传承、实践的思想财富,是凝聚、团结、激励首都市民开创美好前景的精神动力。提炼培育北京精神,既是北京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和理性抉择,又是北京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践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之举和生动实践。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二是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首都文化建设要始终强化文化惠民意识。“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力度不断加大,文化精品大量涌现。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要制定和实施文化精品战略,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满足首都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全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是坚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首都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首都文化创新战略。首都文化改革创新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继续发扬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推动文化领域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增强首都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做大做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产业整体升级,打造具有强大承载力、竞争力的“文化航母”,提升首都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推动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进一步统筹央属和市属、国有和民营、京内和京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文化资源,形成首都文化发展新格局。
主席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强调,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实践充分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
一是在深刻认识文化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作用上要有高度自觉。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定位。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生生不息,就是源于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先进文化的指引,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文化的作用,把文化建设作为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加强首都软实力建设、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任务,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首都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更加自觉地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是在积极承担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上要有高度自觉。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集聚了丰富的各类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是中央对北京的重要要求,也是北京人民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我们必须以首善的标准,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的重任。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在新的发展阶段,增强文化自信,一要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的和谐、大同、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辩证思维等都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对这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要继承和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了时代特征,顺应了人民的期待,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要坚持和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念和追求,积极利用首都文化资源密集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科学发展。
二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广泛吸收借鉴一切外来的优秀文化。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以辩证取舍的科学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既要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又要加强交流、交融,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又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努力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要不断开创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增强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机遇,推动文化大发展,再创文化的新辉煌。要牢记使命,认真履行职责,从世界发展的大势,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出发,切实加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全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为全国的文化发展做出表率,更好地为国家的文化建设服务。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战略任务。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提炼、培育北京精神的工作。北京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北京独具特色的文化结晶,是工作、生活在北京的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创造、传承、实践的思想财富,是凝聚、团结、激励首都市民开创美好前景的精神动力。提炼培育北京精神,既是北京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和理性抉择,又是北京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践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之举和生动实践。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二是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首都文化建设要始终强化文化惠民意识。“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力度不断加大,文化精品大量涌现。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要制定和实施文化精品战略,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满足首都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全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是坚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首都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首都文化创新战略。首都文化改革创新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继续发扬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推动文化领域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增强首都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做大做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产业整体升级,打造具有强大承载力、竞争力的“文化航母”,提升首都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推动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进一步统筹央属和市属、国有和民营、京内和京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文化资源,形成首都文化发展新格局。
主席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强调,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实践充分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日报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