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培”传承红色基因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以培养红色基因传承队伍为关键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质量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培养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红色基因传承队伍对于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质量至关重要。一是要重视理论工作者队伍建设。青海现有60余处红色资源,但宣传较少、影响不强,红色资源的挖掘研究多处于较浅层次,在历史脉络、现实意义等方面还需强化规范的学理研究。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需要激发理论工作者的创新活力,鼓励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阐释,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让作出突出贡献的理论工作者有成就感和荣誉感。二是要重视宣讲工作者队伍建设。高校、行政院校、机关、社区中的宣讲工作者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身先士卒,学深悟透,通过教书育人、理论宣讲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帮助学习对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对宣讲工作者实行严格选聘、动态更新、统一管理,打造一支青海全域覆盖、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宣讲工作者队伍。三是要重视基层工作者队伍建设。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各类场馆解说员、红色文化志愿者、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等基层一线工作者“接地气”的社会教育与宣传。青海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要鼓励基层工作者德业双修,既在理论上夯实党史基础知识,切实潜心“充电”,又在业务上提升宣讲能力,练就过硬本领。
以培育红色基因大资源库为抓手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
有容乃大,红色基因大资源库的培育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实”资源库。“实”资源库涉及各种相关场馆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如红色历史纪念馆、革命陈列馆、革命教育基地等。目前青海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红色资源基地是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此外,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红军小学、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慕生忠将军纪念馆、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尕布龙时代楷模纪念馆以及各地烈士陵园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红色实体资源。“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应继续集中优势资源,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名片,形成重点突出、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二是“云”资源库。互联网时代下,不仅要重视传统“实”资源库,还应考量网络平台“云”资源库的打造和建设。要主动融合现代高科技手段,借助最新VR、AR、动漫、裸眼3D等现代技术,建立线上立体的红色基因宣传平台和党史学习教育平台。如“青海党史网上陈列馆”微信公众号和“青海日报客户端”因方便受众在线感知学习青海党史,全面、客观、准确地展现青海红色遗址遗迹资源而倍受青睐,打开了“云”资源库建设的新思路。同时,在培育“实”资源库和“云”资源库中,要特别重视挖掘、更新、充实、补进最新资源,这主要依赖于相关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强烈的开拓意识、优秀的凝炼表达“新瓶装旧酒”或“旧瓶装新酒”,实现红色资源的汇聚和保护。
以培植红色基因传承“现场”为重点拓宽党史学习教育形式
培植红色基因传承“现场”是拓宽党史学习教育形式的现实举措和重要保证。一是突出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立足于“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省情定位,青海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主席总书记对青海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实施“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一优两高”战略,不断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青海是旅游资源“大省”,也是红色资源“高地”,但目前多处于各自为阵、相互分割的状态,尚未形成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效应。要以红色遗址为重点,联动红色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打造集红色文化传承、自然秀美风景观光、民族特色文化领略和农牧生产生活观摩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红色 绿色 特色”新型旅游精品路线。这既有利于“青字品牌”出高原,开发红色文旅产品促进乡村振兴,又有利于“润物细无声”,扩大党史学习教育受众范围和拓宽党史学习教育形式。二是将红色资源变党史课堂。主席总书记强调:“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要主动深入挖掘青海本地红色资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将红色资源变党史课堂。2020年9月2日已揭牌成立的“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依托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国营221厂旧址、原子城纪念馆和原子城纪念园缅怀厅等,以实地走访、现场聆听、沉浸体验等多种形式融入红色教育,因地制宜开辟“第二课堂”,使得革命遗址成为党史课堂,激励后辈传承红色基因,为意气风发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以培护红色基因传承氛围为保障营造党史学习教育良风
党史学习教育的走深走实需要良好的氛围支撑,要始终重视培护红色基因传承的良好氛围,在扭转错误观念的基础上重视氛围营造。一是要破除“过时了,没用了”的功利想法。红色基因是经过历史沉淀、历史选择的优秀基因,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红色基因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高度统一,其精神内核永放光芒。二是要摒弃“单打独斗”的孤立想法。青海面积相对较大,人口相对较少,传承红色基因一定要多主体参与,既注重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也注重发挥学校、企业、社团等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推动建立同向同行的联动机制,促成红色资源与周边学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驻地部队、城乡社区的共建共享。三是要重视时间节点的氛围营造。如利用清明节、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日、9月30日烈士纪念日、10月1日国庆节、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纪念日、10月22日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等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纪念活动,精心布展再现党的光辉历史,促成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化,掀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热潮。四是要重视多维空间的氛围营造。要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联动、省内省外发力,主动融入新媒体、外部资源,“不拘一格”“不专一体”传承红色基因,培护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氛围,促成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党史学习教育正当时。在青海,红色基因深深扎根于革命先辈浴血奋斗过的土壤里,传承于生活在高原大地的英雄人民的事业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传承红色基因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也是开启历史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
文章来源:青海日报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