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

2022-01-10 作者:唐任伍、叶天希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形成的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外部什么力量赐予的,而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重视民生红色基因的内生性,其他那些形形色色的代表利益集团的政党是学不来的,它们不具备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人民基础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的精神面貌,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重视民生红色基因的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重视民生的百年红色基因的形成,首先基于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对“人民”历史作用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明确提出了“人民创造历史”的著名论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并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早在没有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之前,党就深刻认识到,要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必须通过改善人民生活、获得人民支持和拥护才能实现。1942年11月29日,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毛泽东指出要争取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和改善民生,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战胜利的必由之路”。因此,共产党人要“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都要“发动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打下江山、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之后,党更是以人民为重,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是重视民生红色基因的本质体现

  中国共产党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与宗旨的本质体现和内在要求。政党的性质、宗旨不同,其作风也截然不同。中国共产党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只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且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记在心间、扛在肩头的中国共产党才具有,其他政党根本无法具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追溯党的历史,早在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决议中,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刻,毛泽东教育全党“要为全国一切抗日的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只为一部分人谋利益。全国人民都要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参与政治的权利和保护财产的权利”。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士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1944年,毛泽东在参加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指出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更加明确地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出发点。因此,中国共产党“都是站在一条线上为人民服务,都准备牺牲性命为全国人民谋利益”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因此从七大到十九大的党章中,都明确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入党章。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重视民生红色基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二字重千钧,国家取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为“人民子弟兵”,货币取名“人民币”,警察、法院、检察院都冠以“人民”之名,毛泽东甚至喊出了“人民万岁”的口号。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生将自己看作人民中的普通一员,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并要求我们每一个党的干部做工作时“必须考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彰显,主席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历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从根本上决定了党对人民的政治立场、信念信仰、价值追求和革命精神,决定了党重视民生红色基因的内在性。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正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才能在任何时候为了民生改善甘愿牺牲奉献,从而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正因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党才能为了民生与一切剥削阶级、与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现象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从而形成了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鲜明的党性;正因为确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党才能带领人民长期艰苦奋斗,初心不改。

 

来源:  人民论坛网 

 

浏览量:

更多文章

11 2022-07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内涵解读

深入理解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对于提高党的建设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以“全面”作为基础,以“从严”作为关键,以“治理”作为利器。

21 2021-12

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作用

100年来,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之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完成了救国大业、兴国大业和富国大业,推进了强国大业,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绚丽、最恢宏的英雄史诗。
08 2022-09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法治精神强调对法治的尊崇和敬畏,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实践的精神动力。贯彻落实主席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大力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坚持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03 2021-10

新中国史之三

1978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中国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是中国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24 2022-05

争做传承红色基因的新时代青年

在立德树人过程中,要将伟大建党精神、大无畏革命精神等“红色”主调贯穿始终,强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涵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培养有信仰、明是非、善作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进者。
08 2022-07

情理结合 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要义

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内在需求和巨大精神能量,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正因如此,理想信念教育历来得到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建设,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运用“精神上的‘钙’”“压舱石”等经典之喻,把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到了“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和“对党忠诚”的关键所在的高度。
31 2022-05

以清风正气奋进强军新时代

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新时代我军基层建设,是强军兴军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
12 2021-10

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19 2022-01

主席提出: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十个年头,十年磨一剑,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6 2022-03

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正确认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关系,是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关键所在,也是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的内在要求。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