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体现时代价值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必须突出新时代这个重点,从服务于党治国理政、服务于立德树人、服务于讲好中国故事的高度,认识建设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重要性。进一步言之,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一百年,是奠基立业、创造辉煌的一百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篇章,积累了极为宝贵而丰富的历史经验,给后人留下了高山仰止、催人奋进的精神遗产。正因为此,主席总书记经常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要求面向社会尤其是青年学生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历史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自觉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等等。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从在东方殖民地大国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到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格局,再到今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了途径、提供了中国方案,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百年奋斗,创造了彪炳人类史册的伟大成就,这就需要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加以评价,需要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必须反映党与学界具有高共识度的相关新理解新认识,其首要之点就是“三史”与“四史”的有机统一。一是党的历史是不懈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党的建设史的有机统一,即人们经常讲的“三史合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就体现着“三史合一”的内在理路。过去人们对党史的理解主要是围绕革命建设改革而进行的奋斗,虽然也涉及理论创新和党的建设,但内容不多、分量不够。如今,就需要作为相对独立的领域从学科建设上加以考量。二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有机结合。主席总书记于2016年明确提出“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进入2020年以后不断重申要在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中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从“三史”与“四史”的新时代认识和定位出发,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的内部结构就要以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尤其是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基本支撑,换言之,它们构成一级学科中重要的二级学科。
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彰显学科的资政育人功能。科研是学科基础,也是学科实力和影响力的最重要体现。主席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为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任务,例如,主席总书记在2021年的“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民族复兴为主题主线,“七一”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对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贡献作出了新评价,那么,如何以民族复兴为核心主题深化党史研究、创新党史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便成为新时代党史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再如,主席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路走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及其领导人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自觉意识越来越强、问题导向越来越明确、频率越来越高、篇幅越来越长、系统性完整性越来越彰显、视野越来越宏阔,十九届六中全会所总结的十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可以说在主席总书记有关讲话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阐述。史论结合是中共党史研究的优良传统,党中央和总书记如此重视历史经验总结,那么,党史党建学科如何才能拿出高学术含量的史与论真正融为一体的研究成果助力于党治国理政,无疑成为时代重任。又如,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而且在以往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界定基础上,增加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界定,等等,这实际上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加深和拓展理论创新史研究提供了新站位新课题。再如,进入新时代以来,主席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开端,在一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构筑起的精神谱系,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资源。革命文化与红色精神研究无疑是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应着力培育的新的增长点。又如,在党的领导和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问题上,主席总书记作过丰富的论述,许多观点、结论和命题是原创性的,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着百年历史、领导14亿多人口大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而以自我革命带动伟大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如何在历史、现实、未来的有机结合中研究好阐释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厘清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决策参考,等等,成为新时代党史党建学科必须承担的任务。总之,新时代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新时代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必须要有全球眼光、国际视野,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只有把党史党建置于国际视野中才能看出其在人类文明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这也是为什么要把社会主义运动史纳入党史党建学科的原因。二是要有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作贡献的自觉,为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贡献力量的胸怀。综观资本主义产生以来的历史,国家实力和发达状况始终是国际话语权的最实在的支撑,是国家文化成果、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的实力基础。自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渐、崇西贬中带来的西方话语霸权危害深重。然而,时代不同了,正如主席总书记所指出的,“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成就、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引起全球瞩目,“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与日俱增。正因为此,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前所未有的走向世界的机遇。有机遇也要有能力,那就是要抓住机遇以强烈的使命意识打造出既立足于中国又能走遍世界的学科学术话语体系。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本土性强,彰显中国特色有优势,同时中国共产党是解码中国的核心所在,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必须从这样的国际视野看待和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党和国家重望。
来源: 《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