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文化沃土 厚植爱国情怀

2022-02-23 作者:张明海 来源:三月雨
  爱国,是人世间最自然、最朴素也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文化认同的作用最为基础和恒久。用文化的力量厚植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
 

  青少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只有赢得青少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获得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主席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无论哪个时代,青少年始终担当着主力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将其作为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可塑性很强,特别是在西方敌对势力文化渗透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如不加以正确引导或出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真空地带,则必将导致青少年国家意识的下滑和民族精神的缺失,从而给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更加需要引导青少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肩负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把文化认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工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传统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国家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和情感皈依,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主席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淀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就没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就没有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就会失去独立的意志和民族尊严,很有可能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大举文化渗透下被蚕食、同化。
 

  青少年文化认同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文化体系中最深层次的精神要素,塑造着民族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成员之间有共性,才能持续形成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特别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提升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性认知,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把文化认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工程,要遵循青少年价值养成和成长规律,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优化教育的顶层设计,构建大中小学校德育之间的有效衔接,增强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蕴含爱国主义情怀的传统文化元素、红色文化基因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典型,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品质,以文化的方式讲清爱国之理、涵养爱国之德、砥砺爱国之志、激发爱国之行。
 

  积极引导青少年投身文化实践
 

  爱国既需要情感的基础,也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要实际的行动。主席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爱国主义情怀不仅是内在的精神,也是外部的行为。凡是真正的爱国者,总是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和证明自己的爱国的。青少年是社会文化发展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关注爱国感情的培育环节,而且要关注爱国感情的抒发环节,积极引导青少年投身文化实践,使青少年爱国热情以合理文明的方式得到抒发。
 

  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在加强理论灌输和正面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青少年主体性作用,建立多种文化情感体验机制,使青少年在自我表现和自我教育中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情感认同。一是倡导自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学习实践中真切领悟和感知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和博大精深,了解爱国主义的文化渊源、精神特质和价值规范,促进青少年群体对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情感体验。二是激发青少年文化创造活力,组织和支持青少年进行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英雄的倾诉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题材文艺创作,强化青少年对国家和民族的积极情感体验。三是聚焦重大节庆日纪念主题,运用好仪式礼仪,精心创设爱国主义文化情境,激发青少年参与热情,唤醒青少年对呵护家国文化的美好追求。四是搭建青少年沟通社会的桥梁,走出书斋,走出校园,增强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使青少年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明辨文化方向,坚守文化立场。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量:

更多文章

24 2022-05

把法制理念、法治思维贯穿到基层党建工作中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基层党建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地将法制理念、法治思维贯穿到谋划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着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01 2022-07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第101个生日,在“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三月雨党支部向为企业发展各个阶段作出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的全体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三月雨全体员工和支持关爱三月雨的广大客户表示诚挚的感谢!
15 2022-09

“官德”的新时代内涵

主席总书记指出:“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早在2004年,主席总书记在《用权讲官德 交往有原则》一文中强调,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国”之基。指出:“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和品德作风方面的素养”。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上,主席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突出强调了官“德”的地位、作用。对于官德的作用,主席总书记指出:官德影响民德,“官风”决定民风,并提出官德建设必须法德并举,为新时代官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12 2022-01

正家风—党的领导干部必答题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
05 2022-05

如何让教育主题展厅更好发挥教育作用

教育主题展厅可以分为诸多类别,我们最常接触的是党风廉政、全面从严治党、红色文化、法治文化、廉洁文化、军事文化等主题展厅。对于如何让各类教育主题展厅更好发挥教育作用,需要从共性和个性两个层面考虑。本文主要立足于对北京三月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相关项目的分析,以策划视角从共性层面就展厅展陈本身进行探讨。

31 2023-01

三月雨:迅速贯彻落实北京市警示教育大会精神

12月21日上午,北京市委召开全市警示教育大会。市委书记尹力强调,党的二十大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北京要带头抓好贯彻落实,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深入贯彻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坚持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殷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市政协主席魏小东出席。
17 2022-05

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倡廉于有形、润物于无声”。未来,三月雨将赓续初心精神,脚踏实地,为廉洁文化和党风廉政建设助力,让廉洁教育基地成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洁文化熏陶的长效化阵地,永葆廉洁本色。
24 2022-01

高质量推进纪检检察机关党的政治建设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是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专门力量。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属性和所履行的职责使命,决定了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确保纪检监察干部永葆政治本色。
28 2021-12

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

近日,主席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26 2021-12

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年志气骨气底气

伟大建党精神鲜明彰显“以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志气担当,集中体现“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的精神风骨,内在蕴含“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底气自信。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