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基地成为一个心灵给养的地方
而各类教育基地其本质就是通过提前策划好的公共学习空间,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观学习,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最终实现影响和改造一个人内心和行为的目的。
所以,以廉政教育主题展厅为例,我们往往将其目标定义为培养党员干部“不想腐”,既然是“不想腐”,已经远远超越了知识层面的范畴,而是上升成为了认知层面的范畴。
作为北京三月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员,在入职的十几年中,看到了数百个廉政教育主题展厅,笔者认为在廉政展厅建设的领域,容易出现一些理念上偏差或问题。
问题一:没有明确的建设目标
建设廉政教育展厅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成果展示?是警示党员干部不敢腐?还是本单位具体工作汇报?因为目标太多元,就造成了目的不纯粹,因为没有统一的目标,我们能够想象到,其最终期望到达的“不想腐”的目标并不理想。
问题二:不太了解学习的规律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动者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学习者和环境的给养之间的交互。学习是在个体对于环境给养进行感知并进行调整时产生的。正是因为参观基地本身这个过程,是书本、授课等无法替代的交互过程,所以教育基地建设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教育意义。若我们没有清晰认识到这一点,还是把书本、报纸等材料直接照搬过来,那就降低了教育主题基地所能发挥的功效。
问题三:强调形式,忽视内容
人们往往首先追求教育主题展厅要有艺术性、要大气、美观,而教育主题展厅如果以设计效果为引领,那么必然展示的内容要为其让道,造成我们所看到的,很多空有艺术效果,没有内容的空洞展厅。当然,笔者并不认为不应该具有审美和艺术性,而是一定有主次,有清晰的目标,任何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任何内容都是为最终实现的目标服务的。所以绝对不是内容越多越好,要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实现什么效果,应该如何实现,通过什么手段,用什么形式展示出来,怎样更具艺术性,应该是这样一套逻辑,以目的倒推过程,才能建设出真正能够影响人和改变人的教育展厅。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教育主题展厅应该成为一个心灵给养的地方,参观展厅的观众应该在参观过程中得到一次很好的心流体验,引发思考,并逐步改造和提升自己对事物的认知。
那么如何让教育主题展厅成为一个心灵给养的地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唤起情绪
心理学的研究己经证明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学习、记忆和创造力。认为当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下体验到给定的情绪时,那种情绪就会同事件一起存储在他的记忆中,就像背景一样。当人们在处理和提取信息时,对于那些和当前情绪一致的内容会表现出选择性的敏感化。那些与当前情绪相一致的材料更容易被发现、注意和深入加工,联系也更为细致。
所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评价一个教育展厅的好坏,要看其参观展厅给参观者情绪上的影响。或是感动的,或是积极向上的,或是震慑的,基于最终实现情绪线的影响,不论从展厅的话语体系,到表现手段以及讲解员现场讲解都应与这个目标保持一致性。让参观者的情绪产生巨大波动,或是落泪,或是温暖。只有触发其内心深入,才能让其记忆深刻,并潜移默化得到改变。
二、强化体验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若要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要从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逐步转变为参与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所以需要在展厅中提供更多体验的可能性,同时改变权威的语气,要打破教科书式的内容罗列,走进参观者的内心,重视讲解员讲解,让现场讲解作为一种给养。
要积极引导鼓励参观者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并适时提出问题,引发观众的思考,让参观者自行建立一个疑问到寻找答案,再到自行找到答案的过程,进而强化或塑造自身对一个问题的认知。其次要注重互动体验项目的设置,这些展项的设置要基于一定的目标,有明确达到的目的,通过参观者积极参与体验,实现教育效果。同时要重视打造沉浸式的空间,从生态观点看,当有关环境的信息构成对个人的有效刺激时,必然会引起个人的探索、判断、选择性注意,人只有通过探索和有效地分配注意才能有所发现。而沉浸式空间与传统课堂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对参观者产生了较大的刺激,可以促进其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增强交流
一种促进知识建构发生的方法就是设法让观众和展示的内容产生交流。如果能引起观众针对展示进行讨论,则能促进知识在一个群体中分享、交流。交流看似是自然而然地发生,但实际也受到给养的影响。当展厅采取新颖的布置时,当展品的解说牌上呈现问题时,就有可能引发参观者的议论。同时交流并不局限于现场交流,可以有在线交流,参观感悟分享等多种形式,但最终目的归于引发大家对一个问题的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何让教育基地成为一个心灵给养的地方,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作为北京三月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这个专业化建设教育主题展厅公司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也希望尽我绵薄之力,为教育展厅的进步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