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传统文化资源  助力文化“两创”先行

2022-04-19 作者:杨朝明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源头活水。

 

  文化资源凝筑文明丰碑

 

  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精神创造和思想贡献,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文化深沉和坚韧的基础。孔子的思想学说博大精深,影响了数千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格。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兴建修缮文庙、纪念祭祀孔子与历代圣哲和先贤先儒,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创造与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激励着中华儿女遵道而行、循理而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弘扬者与坚定践行者。

 

  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气质风貌,今日的中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明长期发展、内生演化的成果。孔子故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担负着弘扬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价值的特殊使命。将这里众多文化遗迹整合、提升,打造成为具有纪念、教育、展示、交流的独特文化空间,展示中华文化源流及丰富内涵,凝筑起中华文明的伟大丰碑,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价值。这不仅可以向世界更生动地诠释中华文明的宽广厚重,也可以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人民的崇高精神追求与丰富思想世界。

 

  以家教文化滋润家国情怀

 

  主席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家国一体、家国相通的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意味着个人在家庭中所熏陶形成的价值认知、行为习惯,必然会在工作岗位上、社会活动中体现出来,从而渐渐扩展开来,形成社会的风尚。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丰厚的家训、家教文化资源,我们应当将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并不断发展新时代家风。例如,可以依托孟母教子的故事,设立中华母亲节,引领家庭教育的方向。我国有悠久绵长的母教传统,母教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母亲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孟母教子故事为代表,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伟大母亲,教子有方,家喻户晓,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大力弘扬母教文化,不仅十分有利于维系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和民族素质的提高。

 

  以君子文化造就君子品格

 

  主席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弘道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传统文化追求人心和顺、社会和谐,希望把人培养成为有爱心、有情怀、有担当、求上进的君子,因而要求人们讲信修睦、自觉修身、克己推己、换位思考。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就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规则与理念。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伦理的基本要素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而君子人格的培养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涵。中国古代强调学以成人,鼓励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格局与精神境界。在孔子心中,人可以分为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王阳明认为人生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人应努力地朝向圣贤努力,而不是自甘沉沦、甘于平庸。

 

  为君子、成圣贤,首先必须找准方向。在古代中国文化语境中,很多观念和思想体现的是家庭教育与社会价值的一致性。“大孝尊亲,其次弗辱”,意即人最大的孝是“使亲尊”,意味着父母教子要追求社会价值的认同;人之为人,如果不辱没父母的名声,就要使自己成为“有教养”的人,同样意味着家庭美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高度统一。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以明德引领风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从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树立高远笃定的人生追求,拥有坦荡仁和的博大胸襟。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量:

更多文章

12 2022-12

打造法治教育基地品牌 为法治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为法治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三月雨愿与您一路同行,为法治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04 2023-09

2023服贸会,我们来啦!

9月2日,2023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将在首钢园1、2号馆亮相。本届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以“科技赋能新文旅,创意引领新消费”为主题,共吸引817家企业参展。作为北京市丰台区重点邀请的文化企业,三月雨将在本次展会上闪亮登场。
17 2022-05

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

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必然内容,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对帮助青少年树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01 2021-12

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主席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31 2022-10

三月雨: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
16 2022-08

从军事演训行动看中国人民解放军廉洁建设的成效

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
04 2023-07

弘扬诚信文化 建设诚信社会

诚信是一种重要的价值理念,是衡量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自觉培育和践行包括诚信理念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是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07 2022-07

青少年法治教育要把握好“三性”

“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当然包括在校的青少年学生。

26 2022-05

党史文化的红色内核

党史文化是党在理论学习与实际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懈奋斗和对自身发展的实际探索形成的,忠实记录着党的奋斗、发展足迹。值得注意的是,党史文化虽然在本质上表现的是党发展的过程以及其表现状态,但在实际定义中两者还是有所区别:从发展主体来看,党史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化只是作为党的历史的表现方式而存在;而党的文化可以指导执政的方向,当然其存在主体侧重于文化层面,对于党的制度、体制上的安排缺乏一定的条理性,更多展示的是党探索奋斗的成果。可以说党史文化是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党文化形成的基础和根本。

04 2022-05

注重党员干部家风建设

党员干部家风是社会风气风向标,好的家风是廉政之源。抓好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要加强党员干部个人修养建设,构筑廉洁从政之基;要坚持公私分明,重家教、立家规;也要善于运用制度手段,做好外部监督,正家风强党风,全面夯实廉洁从政基础。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