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展馆建设的几点看法

2022-04-25 作者:蓝天 来源:三月雨

党性教育展馆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衡量党员干部立场、觉悟的准绳,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党性教育是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对党员进行的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党章党规党纪、优良传统作风等教育。

 

  党性教育是一门科学,要完成既定的教育任务目标,取得教育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不仅需要理论教育,还依赖于实践锻炼、实际体验,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榜样教育、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才能达到党性教育的最佳效果。在这方面,党性教育展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榜样教育和警示教育为例,党性教育展馆通过正面典型教育,运用优秀党员干部真实、鲜活、先进的事迹对党员干部进行宣传教育,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接受正能量,而且能起到选树一个典型、带动一片先进的作用;通过反面典型教育,使人引以为戒,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实现批评处理少数人、教育一大批的作用。正反典型结合起来,就能有破有立,是非分明,从而伸张正义,打击歪风。正反典型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它的具体形象性和生活性,把党性教育中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化、形象化,通过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生动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来引起教育对象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起思考、比较、模仿或警醒,在这个过程中把党性教育的内容融入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真正变为他们的具体行动。正因为典型都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典型教育法也成为党性教育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运用党性教育展馆的方式开展党性教育,也可以依托发掘本地特有的红色资源,增强教育效果。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活的生动教材,开展开党性教育,必须深挖红色资源的“富矿”。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这就要求各地在开展党性教育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生动讲好地方红色故事,让人民群众对于党的历史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强化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红色血脉更深扎根基层。充分发掘地方红色资源,应不拘于具体形态,只要是承载了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一个物件、一段事迹、一种民俗,都是宝贵的红色资源。要整合优质宣传教育资源,组建专业团队对本地红色历史文化深度挖掘、详细考究,打造精品教育示范点,建设红色文化展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党性教育链条。特别是红色文化展馆,作为镌刻着红色文化的“记忆之所”“教育之地”,要聚焦历史事件、着眼具体人物、解读关键细节,让抽象的精神、理念变得有血有肉、鲜活可感,使历史深处的情怀成为当代人的集体记忆,让收藏在展厅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北京三月雨作为一家专注于各类主题教育展厅和展馆建设的文化企业,十九年来在党性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等主题展厅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在榜样教育展厅建设方面,将文字视频、实物场景、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交互使用,让参观者能通过互动体验,沉浸其中,另外在展厅内放置平板电脑,让参观者通过触摸屏幕,观看优秀榜样的影音资料,感觉生活被他们的事迹包围着,有切实的温度感染着参观者。在警示教育展厅方面,将廉洁文化展示、警示教育培训、党纪国法学习、现场互动教学融为一体,将“灌输式”的静态教育转变为文化展厅“互动式”交流,增强了互动体验和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廉政教育效果大为改观,对参观者造成心灵的触动与警醒。在红色文化展馆方面,既能揭示陈展的历史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又将历史真实性、思想深刻性以及政治教育性结合起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展示文化底蕴、宣传革命事迹、宣扬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参观者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在技术赋能方面,三月雨与时俱进,率先采用数字化理念,将各种科技感强的多媒体互动展项与高科技声光电展示手段相结合,通过图文展板、数字展示技术、多媒体场景等手段,运用图片、模型、影片、场景等进行展示,打造沉浸式体验馆和动态情景剧场,创新了新时代党性教育新模式,给参观者留下更深刻、更直接的印象。

 

  党性教育是党员干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保持战斗力生命力的根本要求和重要途径。从深层次上说,党性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需要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需要不断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要采取包括参观党性教育展馆在内的丰富多样的党性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增强党性的内生动力,实现党性教育入脑、入心,使党员干部对共产党人应当具备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性的认知,做到自省、自警、自励、自重,让党性修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一种人生追求,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浏览量:

更多文章

27 2022-06

雨润幼苗,三月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三月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主席法治思想,始终满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真挚情怀,继续努力,结合青少年观展行为与心理特点,竭力助力各地区各部门打造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基地,更加自觉融入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协同各方更好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7 2022-07

非公企业的党建之路

主席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
03 2023-07

让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到党的严管和厚爱

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到党的严管和厚爱。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是我们党干部管理的一贯方针,是关心关爱干部的重要原则,必须贯彻落实下去,着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26 2022-05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制度,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等,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走深走实。

09 2022-08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法治向度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既是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反腐败融入管党治党全局的战略设计,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主席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继续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就是要将正风肃纪反腐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约束、促进治理成效贯通起来,用好“四种形态”, 深化标本兼治,把惩治的威慑力与制度的约束力、政策的感召力、文化的影响力叠加起来,一体推进,同向发力。
08 2022-09

严以治官,宽以养民

我国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法律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法是先贤为治理国家服务的举措之一,治理国家有其“道”,故传统法必有一以贯之的“宗旨”。那么,“宗旨”到底为何?
06 2022-05

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06 2022-07

“起承转合”: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一个视角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这8句话、32个字,分为4个层次,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的有机整体。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伟大建党精神之“起”。
27 2022-01

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性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精神之源
02 2022-03

以“基层之治”筑牢“中国之治”

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推进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着力强基固本,让风险在第一线化解,矛盾在最末端解决,共识在最基层凝聚,由“基层善治”实现“大国之治”。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