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教育主题展厅发挥教育意义

2022-05-13 作者:一片云 来源:三月雨
  对于教育主题展厅而言,如何让教育展厅发挥更大的成效,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前人的研究告诉我们,参观并不等同于学习,如果我们希望更多地发挥教育展厅在整个教育生态中的作用,就需要更为具体地研究其中学习发生的规律。

 

 

  我们知道,各类教育基地通过场景设置,多媒体应用,配合图片、文字说明构建出一个结构化的学习内容,学习的方式是参观者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不同,在参观基地过程中自由选择的。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将这类机构称之为“设计的环境”。它是指有意识地、为一定教育目的而创设的物理空间。这类机构包括了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当然也各类教育主题展厅等场所。

 

  台湾学者吴国淳认为应该从全释学的角度来看待各类展馆中的学习。全释学是对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全释具有两重含义:一是使隐藏的东西显示出来,二是使不清楚的东西变得清楚。全释的目的在于透过原始对象、通过直接的体验与说明性的媒体,来呈现事物的意义和关联,而不仅止于传达事实的信息。在展馆中学习是馆员与观众作为两个主体,透过展示内容,相互沟通产生全释经验而实现的。

 

  而当下,各类教育主题展厅的出现,开创了在日常学习、学校及家庭中难以提供的情境,在结构化的环境中提供非结构化的学习方式是现有学习方式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一种突破。

 

  那么如何让教育主题展厅更好发挥教育的作用呢?作为从事各类教育主题展厅19年的行业专业化文化企业——北京三月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员,如何理解学习中发生的规律,进而推动各类教育主题发挥更好的教育意义,特做如下梳理总结。

 

  各类教育主题展厅是策划人及整个创作团队基于对展示内容的诠释和理解创造出来的学习内容。而参观的党员干部或其他受众群体面对这些展示出来的内容会产生某些学习意义的全释与理解。获得理解必须经由途释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必须运用先前的知识与经验,经过完整而详细的探讨和对话而揭露出展示内容的意义。意义是在不断的互动中、对话中产生的。这种互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循环,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全释理解”的过程和循环。因此,吴国淳认为在对展馆的参观体验中,意义的全释与理解应成为核心工作,也是展馆学习的内在本质。全释不是复制而是转化。学习的历程不是意义的复制而是意义的产生。在展厅内的学习发生在参观者阐释自己的见、闻、思、做的过程中。它将己知和未知、知识和体验联系在一起,目的是产生意义。

 

  吴国淳虽然是从全释学的角度来解释博物馆学习,但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不谋而合。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个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观众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感官,与展品相互作用,将新知识与己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纳入自身知识体系中,使图式不断协调、建构,逐步形成认知结构。皮亚杰用平衡作为解释学习的机制。他认为人的认知结构是在建构中形成的,而平衡是促进认知结构变化的机制。平衡包括了同化和顺应两种过程。

 

  前者将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里,后者是指原有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同时,在教育展馆中的学习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学习者与环境交互,获得直接的经验。获得的经验与现有的认知框架整合从而产生意义。新获得的意义又成为下一轮学习者与环境交互的基础。

 

  社会建构主义尽管也把学习看作是个体自身建构的过程,但它更多关注社会中介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维果斯基指出,人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在社会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发展正是将外部的、存在于主体间的东西转变为或内化为内在的、为个人所特有的东西的过程。

 

  学习透过社会中介和支架,再被学习者内化。学习是具体境脉性、中介性、工具性和互动性。教育展厅中的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意义建构是对体验进行解释并赋予其个人意义,它被认为是非正式学习,而正式这种非正式学习形式的出现,对教育形成了有效的补充。

 

  所以说,我们在策划及设计主题展厅的过程中,更应该重视所策划及设计内容的内在逻辑,要分析受众群体在现实社会中已经学习和认知到的具体内容,并对现实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补充,重点在于加强对某个问题的具体思考,提升其对某个问题的具体认知,进而起到潜移默化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目的。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推理出,教育主题展厅设计尤其应重视人性化设计,因为其展厅本身就是非机构化的学习方式,应加强互动性,重视引发参观观众自身的思考。同时要深刻挖掘展厅内容,让那些被人们忽视或者背后深刻意义的内容通过浅显的,更为直观的方式表达并显示出来,对于那些容易让人模糊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变得更为清晰。要努力打造“设计的环境”,加强沉浸式体验,让观众通过展厅这个媒介,找到触发点,引发深入的思考,进而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作为一家专业做教育类展厅的文化企业,作为北京三月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员工,定将更加努力,不断探索,向着科学与真知迈进。

 

  

 

 

浏览量:

更多文章

06 2022-07

数智时代,博物馆何以适合少年游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核心职能之一,是博物馆服务公众、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当“博物馆热”成为一种潮流,当青少年成为文博“铁粉”,更好地履行社会教育职能成为博物馆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02 2022-04

在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在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01 2022-07

展览的空间表达能力如何有效提升

“空间物化”能力作为展陈设计师的基本技能,是对空间塑造、展陈设计能力的概括,是展示内容的具体载体。一个有灵魂的空间必然有自己的气质和语言。那么,如何有效提升这种空间表达能力呢?首先,在设计方法上要用“上帝视角”。
27 2023-02

深刻领悟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

2013年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主席的重要文章《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
13 2022-09

从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风范看如何涵养坚强党性

2021年7月1日,主席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切缅怀了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人格风范也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风范,是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的必修课。
24 2021-12

关于依规治党,主席这样论述

近日,主席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注重运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01 2022-04

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7 2022-08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探索历程

制度治党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党内法规制度,构建设置科学、运行顺畅的法规制度体系,以调整政党内部关系、政党与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关系的一整套政治运行系统。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探索的发展过程,制度治党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不断得到深化和加强。这其中包含着对党自身历史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承载着党面对现实问题的解答。可以说,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制度治党成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确保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接续推进、同向而行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24 2022-01

高质量推进纪检检察机关党的政治建设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是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专门力量。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属性和所履行的职责使命,决定了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确保纪检监察干部永葆政治本色。
14 2022-04

廉洁教育的视觉传播

廉洁教育展览是开展廉洁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起传统的“说教式”,展览以图文并茂、纵向与横向交织、静态与动态结合的教育形式,更能收到好的廉洁教育效果,也更能促进观众视觉及其他感官和行为的配合,创造崭新的参观体验。北京三月雨是一家以廉洁教育展览设计建设为主营的文化公司,在公司近20年的展陈实践中,每策划设计一个展览,都在为丰富廉洁文化的视觉元素做有益的探索。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