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教育主题展厅发挥教育意义

2022-05-13 作者:一片云 来源:三月雨
  对于教育主题展厅而言,如何让教育展厅发挥更大的成效,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前人的研究告诉我们,参观并不等同于学习,如果我们希望更多地发挥教育展厅在整个教育生态中的作用,就需要更为具体地研究其中学习发生的规律。

 

 

  我们知道,各类教育基地通过场景设置,多媒体应用,配合图片、文字说明构建出一个结构化的学习内容,学习的方式是参观者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不同,在参观基地过程中自由选择的。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将这类机构称之为“设计的环境”。它是指有意识地、为一定教育目的而创设的物理空间。这类机构包括了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当然也各类教育主题展厅等场所。

 

  台湾学者吴国淳认为应该从全释学的角度来看待各类展馆中的学习。全释学是对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全释具有两重含义:一是使隐藏的东西显示出来,二是使不清楚的东西变得清楚。全释的目的在于透过原始对象、通过直接的体验与说明性的媒体,来呈现事物的意义和关联,而不仅止于传达事实的信息。在展馆中学习是馆员与观众作为两个主体,透过展示内容,相互沟通产生全释经验而实现的。

 

  而当下,各类教育主题展厅的出现,开创了在日常学习、学校及家庭中难以提供的情境,在结构化的环境中提供非结构化的学习方式是现有学习方式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一种突破。

 

  那么如何让教育主题展厅更好发挥教育的作用呢?作为从事各类教育主题展厅19年的行业专业化文化企业——北京三月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员,如何理解学习中发生的规律,进而推动各类教育主题发挥更好的教育意义,特做如下梳理总结。

 

  各类教育主题展厅是策划人及整个创作团队基于对展示内容的诠释和理解创造出来的学习内容。而参观的党员干部或其他受众群体面对这些展示出来的内容会产生某些学习意义的全释与理解。获得理解必须经由途释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必须运用先前的知识与经验,经过完整而详细的探讨和对话而揭露出展示内容的意义。意义是在不断的互动中、对话中产生的。这种互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循环,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全释理解”的过程和循环。因此,吴国淳认为在对展馆的参观体验中,意义的全释与理解应成为核心工作,也是展馆学习的内在本质。全释不是复制而是转化。学习的历程不是意义的复制而是意义的产生。在展厅内的学习发生在参观者阐释自己的见、闻、思、做的过程中。它将己知和未知、知识和体验联系在一起,目的是产生意义。

 

  吴国淳虽然是从全释学的角度来解释博物馆学习,但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不谋而合。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个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观众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感官,与展品相互作用,将新知识与己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纳入自身知识体系中,使图式不断协调、建构,逐步形成认知结构。皮亚杰用平衡作为解释学习的机制。他认为人的认知结构是在建构中形成的,而平衡是促进认知结构变化的机制。平衡包括了同化和顺应两种过程。

 

  前者将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里,后者是指原有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同时,在教育展馆中的学习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学习者与环境交互,获得直接的经验。获得的经验与现有的认知框架整合从而产生意义。新获得的意义又成为下一轮学习者与环境交互的基础。

 

  社会建构主义尽管也把学习看作是个体自身建构的过程,但它更多关注社会中介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维果斯基指出,人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在社会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发展正是将外部的、存在于主体间的东西转变为或内化为内在的、为个人所特有的东西的过程。

 

  学习透过社会中介和支架,再被学习者内化。学习是具体境脉性、中介性、工具性和互动性。教育展厅中的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意义建构是对体验进行解释并赋予其个人意义,它被认为是非正式学习,而正式这种非正式学习形式的出现,对教育形成了有效的补充。

 

  所以说,我们在策划及设计主题展厅的过程中,更应该重视所策划及设计内容的内在逻辑,要分析受众群体在现实社会中已经学习和认知到的具体内容,并对现实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补充,重点在于加强对某个问题的具体思考,提升其对某个问题的具体认知,进而起到潜移默化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目的。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推理出,教育主题展厅设计尤其应重视人性化设计,因为其展厅本身就是非机构化的学习方式,应加强互动性,重视引发参观观众自身的思考。同时要深刻挖掘展厅内容,让那些被人们忽视或者背后深刻意义的内容通过浅显的,更为直观的方式表达并显示出来,对于那些容易让人模糊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变得更为清晰。要努力打造“设计的环境”,加强沉浸式体验,让观众通过展厅这个媒介,找到触发点,引发深入的思考,进而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作为一家专业做教育类展厅的文化企业,作为北京三月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员工,定将更加努力,不断探索,向着科学与真知迈进。

 

  

 

 

浏览量:

更多文章

03 2022-03

用“三个跟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坚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准、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14 2022-11

如何让教育主题展厅更好发挥教育作用

廉政教育主题展厅针对党员干部,以激励他们拒腐防变,清正廉洁,干事创业,勇于担当为指向,是三月雨公司的主营业务。我在三月雨工作也有五年之久,我认为如果从理论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想让这类展厅发挥教育作用,首先还是要基于已经成形的、已经固化的,甚至已经能够载入史册的一些文化或者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和提炼,以教育为目的,通过启发式,引导式甚至警示警醒,来发挥理论(文化)的教育作用。那么我所说的已经成形的、已经固化的,甚至已经能够载入史册的一些文化或者理论,主要就是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内核,也是我今天要论述的三个点。
15 2022-03

如何有效地进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法律素质,保障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对于广大少年儿童,主要是帮助他们学法、守法,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对于广大青年主要是培养和教育他们树立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
24 2022-05

把法制理念、法治思维贯穿到基层党建工作中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基层党建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地将法制理念、法治思维贯穿到谋划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着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3 2022-06

浅谈红色纪念馆展览陈列的时代表达

纪念馆,顾名思义就是纪念性的博物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地、标志物。红色纪念馆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解放、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过程中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
18 2022-04

设计如何影响教育主题展厅的教育效果

教育主题展厅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但目标清晰,初心不变,相信会对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向上向善的文化环境,贡献出积极力量。
07 2022-09

新时代检察制度文化的构成要素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检察制度文化以伦理文化为思想基础,以行为文化为实践路径,对于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根据调整对象或适用范围的不同,检察制度文化可分为业务制度文化和廉洁制度文化。
12 2022-07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优秀成分?

主席总书记明确指出,“对中华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这里的限定词“优秀”不可或缺。进行这样的限定,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20 2022-07

反腐倡廉的五大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立足于执政党和国家两大层面整体推进、系统建设,初步形成了党纪和国法紧密结合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26 2022-04

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在三月雨承建的党史馆、党建馆等红色展馆中,用大面积的展墙展示了我党从建党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再到进入新时代的一系列党史故事,通过丰富详实的图文展板和声光电展示,让参观者在参观展厅中收获了充实的党史知识,对党的历史加深全面深刻、客观详细的了解的同时,叶加深了对党的理论和认同,增强分析、甄别能力,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避免在历史的洪流中迷失方向,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