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廉洁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2022-03-04 作者:中国知网 来源:中国知网

  廉洁教育是使人们通过主动学习和接受教育,不断升华道德信念、理想情操和意志品质,形成稳定的廉政道德,戒除心中的贪欲,从而可以抵御任何腐败诱惑而不屈服,绝不发不义之财。从实质上看,廉洁教育就是教育人们如何处理人和物质利益关系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控制自身各种欲望的问题。
 

  新时代,廉洁作为一种品质,不在仅仅指官员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而是在观念和行为层面对全体社会成员提出了要求,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要有“不贪污腐化、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不奢侈浪费,品行端正、气质高昂、为人清正的意识”。


  廉洁教育是根据预定的教育方向和既定的教育目标,以妥适的媒介与手段为载体传播廉洁价值观,促进教育对象养成廉洁意识和行为习惯,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行为的一种社会活动。所以说,加强全民廉洁的教育,让廉洁观念入脑入心,进而指导实践活动,对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廉洁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很多方面,主要有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廉洁从政和风险忧患意识的教育、法纪法规的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等。通过全面的廉洁教育,提高人们拒腐防变的能力、监督腐败的能力,进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为什么在反腐败的过程中需要廉洁教育,但又不能完全依靠廉洁教育?因为在腐败的治理过程中,依靠单纯的制度力量不能完全遏制腐败,依靠单纯的民主力量也不能完全遏制腐败,如果仅仅靠一种方式或一个维度来推进工作,将难以达到治本的效果。
 

  严格制度标准、严厉惩治警示、严肃问责追责可以形成强烈的震撼和警示作用,但不能内化成为主体自律;权利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可以扎牢制度的笼子,可以建设腐败机会,但不能让人自觉向善;廉洁教育能使人向善,只能形成主体自律和自觉,并不能用来惩治腐败。可见,惩治、制度、教育的功能效果和作用力量不同,不能相互替代,但又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一体推进和系统治理,才能实现治标与治本相统一。
 

  思想是人行动的先导,腐败行为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行为主体的思想动因。不论是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还是党员干部个人的廉洁从政,思想上的学习与教育始终是基础。大量案例表明,一些干部走向腐败,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所以说廉洁教育,具有其它措施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
 

  我们回顾近一个时期以来,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特别强调廉洁教育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曾在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相关制度中指出:“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舍议上指出,在继续下大气力惩处腐败的同时,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倡廉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主席指出:“要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在全国各级党组织开展各项学习教育活动正是廉洁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廉洁教育已成全球共识。2003年第58届联大通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倡导成员国将廉洁教育内容纳入“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方案”,并建立专门的预防腐败和廉洁教育的机构。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 “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要“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廉洁教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反腐败的重要抓手,也是每个公民的必修课。2012年11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向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廉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从此,廉洁教育的价值理念日益普及,影响着人们的公共生活观,成为家庭成员交流的重要信息。
 

  廉洁作为腐败的对立面,主要是针对公职人员的,但廉洁教育并不仅是针对公职人员的教育,而是针对全体公众教育,将反腐败上升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进行全民廉洁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公职人员拒腐防变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普通民众监督腐败的意识,减少主动行贿的行为,形成监督与制约腐败的强大合 力。中共中央提出廉政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后,廉政教育转变为以构建全社会廉洁文化为目的的廉洁教育,教育范围从官方扩大到民间,教育主体涵盖所有公民。
 

  所以,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廉洁教育的重大意义,廉洁教育是官员保持廉洁的重要途径,通过廉洁教育,一方面可以使权力拥有者从思想上认识到廉洁的重要性以及如果发生不廉洁的行为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经常进行廉洁教育,时刻为公职人员敲响警钟,减少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的行为。总之,通过廉洁教育,让公职人员明白贪腐的最终后果,知道什么事情能做, 什么事情绝对不能做,使其不敢腐败,提前为公职人员打好防腐针,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其次,加强全民廉洁教育,有利于人们辨识贪腐行为,降低人们对腐败行为的容忍度,敢于揭发腐败行为,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最后,加强全民廉洁教育,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国家公职人员的后备军,廉洁教育的普及,使他们早早认识到廉洁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用廉洁理论指导生活实践。
 

  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形成官爱民、民爱官的双向良性关系,良好的社会风气得以形成,有利于人民和谐相处,有利于社会形成一个清正廉洁的风气,进而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来源:中国知网

浏览量:

更多文章

26 2021-12

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年志气骨气底气

伟大建党精神鲜明彰显“以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志气担当,集中体现“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的精神风骨,内在蕴含“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底气自信。
08 2022-09

传承中华法系精神 筑牢法治文化之基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作为主席法治思想的重要体现,不仅为新发展阶段全民普法提供了有效途径,更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确立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09 2021-11

弘扬红色文化,培养斗争精神

主席强调,要培养斗争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用红色文化培养斗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 2021-11

保持"赶考"的清醒 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

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首先要从政治上看。
05 2022-01

迈出法治建设新步伐

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重大作用,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6 2022-07

贯彻落实《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耕耘博物馆陈列展览

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以及参与内容、方式和程序等,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进行规范和引导。
31 2022-05

让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心中

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是一个重要路径。
23 2021-09

主席谈如何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3 2022-09

从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风范看如何涵养坚强党性

2021年7月1日,主席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切缅怀了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人格风范也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风范,是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的必修课。
14 2021-12

作风建设必须寸土不让

“加强作风建设,从本质上讲,就是刀刃向内、坚决与不正之风斗争到底的自我革命。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