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史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实践全过程

2022-03-07 作者:林心杰 杨渝玲 林于良 来源:人民论坛网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主席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党和国家面临“两个大局”的现实背景下,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党史教育,增强党史的育人实践功能,是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做到“两个巩固”的重要途径。
 

  坚持“三进”原则,增强党史教育的可行性。其一,进教材是增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实践可行性的重要前提。教材是课堂教学和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当前党中央发行了众多关于党史的教材、著作,包括《主席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等,这些著作对党史进行了详细解读,是目前学习党史的重要教材,教师们应该主动将这些著作全面地融入相应的教学内容里面,向学生具体介绍党史教育以及重难点内容等。其二,进课堂是增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实践可行性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是传统育人实践最主要的渠道,通过课堂教学能够让大学生更加全面化、系统化地掌握优秀的文化资源。无论是传统的“第一课堂”还是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都必须在教学内容中增加讲授党史相关内容的比例,这是将党史渗透到大学生心中,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外化为自觉行动,做到知行合一的主要渠道。其三,进学生头脑是增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实践可行性的最终目的。“进学生头脑”是指,通过教学将党史的文化渊源、思想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等传授给大学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政治素养、道德修养,不断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教师必须把“进学生头脑”当作高校育人实践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个优秀资源在“进学生头脑”方面多下功夫。
 

  坚持三全育人,增强党史教育的实效性。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高校育人实践的科学方法和改革重点方向,也是深化“三进”原则的现实抓手,其目的在于切实提高育人实践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能够形成运行有力、成效显著、系统完备的育人实践体系,为促使大学生有效接受党史资源提供重要保障。其一,坚持全员育人是增强党史教育主体广泛性的客观要求。党史教育包括“教育者”和“受育者”两大主体,实践过程中既要解决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也要处理好其与专业教师、思政工作负责人的关系。只有不断要求“教育者”强化党史教育的主体意识和育人责任的担当,推动“受教育者”增强参与学习党史的主动性、积极性,认真领会党史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才能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其二,坚持全过程育人是增强党史教育时间延续性的客观要求。发挥党史的育人价值,要求做到全时贯穿育人整体过程,一方面,要将学习党史贯穿到学生成长发展全过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使党史的育人效果涵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保持连续性;另一方面,要将学习党史贯穿高校育人实践全过程,不仅要融入课堂教学、融入书本教材,更要融入课外教学活动、融入社会实践,打造全时性、全过程的育人机制。其三,坚持全方位育人是增强党史教育空间覆盖性的客观要求。高校应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拓展育人空间,注重育人实践的浸润性和覆盖性。一方面,关联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网上与网下多个维度,实现协同并进、综合融通的全域性育人景象,通过各种活动并举,发挥各个载体、各个组织的协同作用,让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每一处都充满着学习党史的气息;另一方面,围绕着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重点,通过挖掘和分析党史的科学内容和时代要义,加强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既突出重点又覆盖全局,实现育人内容和效果的整体性。
 

  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党史教育的导向性。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是推动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最终目的,是将党史融入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践的本质要求。以立德树人为党史教育的基本目的和价值遵循,遵循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实现高校育人实践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其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增强党史教育内容的导向性。育人实践导向性的彰显必然要求育人内容的选择有明确的主题,党史教育作为高校育人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围绕其科学要义和基本特征,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相联通并增强内容选择的导向性,这也是推动大学生更好接受党史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的前提。其二,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增强党史教育过程的导向性。党史教育过程的导向性的彰显和增强,也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鲜明主题,在发扬党史育人价值的全过程中解决好培育什么样的人、怎么育人等课题。如以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总抓手、培养大历史观作为切入点、培植家国情怀作为粘合剂等。其三,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增强党史教育结果的导向性。推动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必须要避免出现流于形式、生搬硬套等问题,要增强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增强党史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就必需明确育人实践最终结果的价值取向,包括是否增强了大学生对党史的了解和领会、是否提升了政治觉悟和理论信仰等,这一切的实现必然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展开。

 

 

来源:人民论坛网

浏览量:

更多文章

10 2022-03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内涵,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31 2022-08

中国法治建设的十年成就有哪些

一是主席法治思想的创立。主席法治思想是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中国法治领导体制更加健全。十年来,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 依法治国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和统筹协调,从党中央到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普遍建立了法治建设的议事决策协调机构,健全了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19 2022-04

以文化熏陶增强法治力量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14 2022-06

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担负着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现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需发挥且善于发挥文化的深厚力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新时代更需要发挥好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不断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弘扬社会正能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

15 2021-11

保持"赶考"的清醒 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

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首先要从政治上看。
10 2022-06

让优良家风涵养廉洁文化

优良家风中蕴含着廉以养德、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等价值观念, 对强化个人廉洁意识、塑造廉洁品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应当注重优良家风的培育和塑造,把家风建设作为厚植廉洁文化的有力抓手。 
18 2021-10

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贵在自觉

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自觉,源自内心深处的真相信、真认同。
06 2022-07

用“沉浸式体验”增强廉政教育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教育展览、警示教育等相关活动,在全国各地更加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何提升廉洁警示教育的效果,真正入参观者之心,助力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和廉洁教育展览行业从业者需要深刻思索的课题。本文从近年来比较火“沉浸式体验”方式入手,分析了该方式在廉洁教育展览和警示教育中的运用。

18 2022-11

三月雨:建设书香企业 助力书香京城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主席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贺信精神和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书香京城的决策部署,更好发挥全民阅读工作对于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赋能作用,近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北京市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书香京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要充分用好首都优势资源,围绕传承发展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推动全民阅读工作,营造城市阅读氛围,着力打造流淌着浓郁人文气息的“书香之城”。
18 2022-08

新官僚主义七种表现

新官僚主义七种表现
第一种,浮。像油一样浮在水上面,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害怕困难,怕接触矛盾,见到群众上访如见虎;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高高在上,制定政策,发号施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