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传播新途径

2022-03-25 作者:龙大轩 闫竑羽 来源:光明日报
  文化作为一个“文而化之”的过程,重在传播推广,是动态的,同时也是漫长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其间难免会遇到诸多难点堵点。要将“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化育为全民的生活习惯,必须找准症结,探索出切实有效的法治文化传播途径。当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传播有以下几种倾向需给予重视:
 

 

  重西方而轻本土。学习他国先进法治经验确有必要,但不关注中国自身的法律文化传统,长此以往就可能陷入“言必称希腊”的泥潭,也难以获得民众内心的价值认同。
 

  重法律而轻文化。法律是一门实用之学。“法律工具论”长期存在于部分群众心中,并未将法治精神转化为自觉的是非善恶观念。缺乏文化价值的引导,法律将难以令人信服,法治殊难成为信仰。
 

  重研究而轻传播。我国法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重理论研究而忽略知识传播的现象。高深的理论无法转化成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不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自然就很难将法治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培育也绝非朝夕之功。唯有对症下药,方能大功毕成。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传播新途径,正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力抓手:
 

  其一,坚守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中国立场”。主席总书记强调要“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西方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自有其先进之处,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社会背景所适用的法律必然不同,盲目崇拜西方法律制度、移植西方法律体系,恐有方枘圆凿之患。中国古代是“礼法社会”,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求“天理-国法-人情”的高度统一,这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目中的道德标准和法律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要在中国的土壤上才能行稳致远,中国的法治道路没有范本可循,只有结合中国实际、适应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才是最终归宿。主席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更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武器,要深入挖掘、研究、阐释其内在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与此同时,要从强化学理支撑、凝结经验共识、打造高端智库、提供决策参考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做细、做实、做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研究工作,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
 

  其二,传承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中国基因”。德主刑辅、以和为贵、上下和合、明礼导民、执法公正等都是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文化的厚重精神和现实的法治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就必须解决内容大众化的问题。要积极发掘经典文段中契合时代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统一的法律文化精华,将人民群众难以读懂和理解的文字、段落,通过现代人的思维范式和行文习惯进行不改变原文含义的翻译和改编,做到走向大众、深入人心、效果突出。法治人才的培养关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否后继有人。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将“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道德品性、社会责任能力、民族与国家情感的养成作为法学人才培养的根基,加深加强对学生法治理论的培养深度、法治思维的训练广度和法治精神的孕育温度。
 

  其三,唱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中国声音”。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传播,就是将深居象牙塔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向大众传播普及的精神食粮。首先,抓好“关键少数”。通过集中培训、适时轮训、参加讲座等方式,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使用法治方法、坚守法治底线的能力和水平。其次,完善普法体系。把宪法和法律普及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广泛开展社会普法宣讲、青少年法治教育,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再次,加强政企合作。大力加强对法治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由政府提供政策保障,帮助企业获得资金等支持,共同推出法治文化品牌,开展法治文化传播传承活动。最后,拓展传播渠道。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工作格局。用好新媒体传播,做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策划开发兼具知识性、文化性、通俗性、趣味性的法治文化宣传普及视频、有声图书、学习读本等,帮助人民群众知晓法律条文、理解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素养,助力全面普法、全民守法。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量:

更多文章

01 2022-07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第101个生日,在“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三月雨党支部向为企业发展各个阶段作出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的全体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三月雨全体员工和支持关爱三月雨的广大客户表示诚挚的感谢!
12 2022-08

如何看待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两个维护”成为最高政治原则。二是发挥政治建设统领作用和思想建设基础作用,党在复杂严峻斗争中保持了政治本色。三是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四是健全党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不断完善。
25 2022-04

党性教育展馆建设的几点看法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衡量党员干部立场、觉悟的准绳,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党性教育是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对党员进行的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党章党规党纪、优良传统作风等教育。
24 2022-11

三月雨:建设丰台“北京最美书店+数字图书馆”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国家的一项重大文化战略。近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北京市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书香京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打造书香京城新名片、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2 2022-04

传承好家风需要多元化载体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应着眼优秀传统家规家训文化,聚焦“特色文化、廉政内涵、当代启示”三个核心元素,不断丰富“学史崇德”专题学习传播载体,通过写好“廉洁家书”、用好“家学讲堂”、开好“家庭会”、建好“文化墙”等五大家风建设主题活动,积极倡导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廉洁文化理念,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让好家风“吹”进千家万户。
07 2022-03

科学认识廉政文化的实践要求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理论、价值、规范和心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行为取向、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的总和。廉政文化以廉政制度和廉政法规为坚实基础,以文化活动和文化作品为主要载体,以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以崇尚廉洁和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是廉政行为在文化上的反映。
19 2022-01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  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总结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14 2022-01

关于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五对重要关系

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对重要关系。
08 2022-09

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

在北京三月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区的一条走廊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刻度尺,刻度尺显示的长度是2.26米,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刻度尺,要从三月雨的创始人李迎玉说起。作为三月雨办公区的总设计师,李迎玉同志将自己的入党日期2月26日,刻在了他办公室前的走廊上面,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入党时的初心,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08 2022-06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

主席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这些重要论述,既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的决心与信心,也深刻揭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深层原因。正是因为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不断向纵深推进,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影响。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