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博物馆何以适合少年游

2022-07-06 作者:陈玲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核心职能之一,是博物馆服务公众、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当“博物馆热”成为一种潮流,当青少年成为文博“铁粉”,更好地履行社会教育职能成为博物馆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数智生活要求博物馆拥抱科技。当代的青少年生活在高速发展的数智化环境里,具有极强的探索性心理,青睐高科技产物,偏爱个性化表达。从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如梦似幻的《唐宫夜宴》,到2022年央视春晚一眼入画的《只此青绿》,在科技美学的加持下,青少年看到了教科书中难以呈现的奇幻文博,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这种跨界出圈是博物馆传播模式创新的成功案例。

 

  其实,从云游展览,到智慧博物馆的建设,现代博物馆不断尝试利用前沿科技,努力为公众创造多元互动的全新体验。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用5G通信技术,在疫情期间开展“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的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让全球2亿观众能够足不出户在线“追剧”;借助3D光雕数字技术,“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全球首展”对敦煌 壁画进行了全新演绎,打造了一个动静结合、虚实相宜的全沉浸式光影世界;依托扩展现实制作系统、物体跟随空间定位技术和AI动作捕捉等技术,大型考古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的主舞台和XR空间副舞台完美契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考古发掘现场、走进博物馆藏品曾经的“居所”;区块链技术为数字产品提供真实可信的交易保障,使人们对博物馆的数字藏品市场充满期待。这些有益尝试打破了文博对观众有限触达的边界,鼓励博物馆尽情拥抱科技。

 

  更智慧的博物馆能带来什么。更普惠的云端服务,更深层次的大数据运用,更智能化的生态融合……迈向数智时代,人们对未来科技社会充满无限想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信息通信、扩展现实、数字孪生、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运用和集成创新,不断让人们看到数字虚拟世界带来的惊喜,高智能、高质量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各个领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懈追求。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融共创的数智化进程中,人类文化遗 存和历史文化、现代逻辑、当代艺术与先进科技高度融合,让博物馆可以拥有前所未有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现实中的博物馆也将迎来一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变革。

 

  未来,更智慧的博物馆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会教育模式。通过构建虚拟空间,博物馆将营造高沉浸感的学习氛围: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孪生体在虚拟世界中与学生们邂逅,那些课堂上触不可及的历史事件被具象化地表达出来。在AI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充当不同“角色”,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这种高度智慧的网络虚拟教学环境,实时互动,没有距离感,能够有效扩大学生交际范围。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还可以精准记录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生成分众化的授课模式,为青少年认知藏品保护、学习历史文化、模拟传统技能、参与展览策展、取得成果认证提供有效支撑。

 

  “变”智慧的博物馆要注意什么。高度智慧的博物馆将给人们带来震撼的感官体验,让历史文化更加可知可感可观,前景可期,大有可为。而在热血沸腾的同时,博物馆还需保持一份冷静。创造、娱乐、展示、社交和交易,始终是数智时代必须面对的双刃剑,它们具有改变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潜力。 因此,博物馆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探索发展中,必须坚守意 识形态阵地。

 

  一是要引领价值观念。数智化的博物馆,依然要以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为导向,依托馆藏文物和文化资源,把承载的文化价值全方位融入博物馆公共教育中,分学段、多元化地贯穿于青少年教育领域。特别是注重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贯穿。

 

  二是警惕技术主义。尽管现代高新技术可以赋予博物馆文化传播和公共教育旺盛的生命力,让历史文化活起来、酷起来、火起来,但博物馆的文化精髓和底蕴不应在炫技中被替代、消磨和扭曲。在真假难辨、虚实混同数字创造中,只有寻根铸魂,做到不停留于表面的“体验”,保持审美距离与留白,更注重带给青少年深层次的思考,才能打造兼具内涵、创意和特色的智能博物馆教育方式。

 

  三是坚持社会效益放首位。数智时代的博物馆,既要有对文化消费进行分层设置的探索意识,更要坚守文化惠民的初心。在创造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始终履行好公益服务职能,满足广大青少年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位受教育主体的学习成果公平地获得标准认证,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地走近千家万户。

 

  四是要倡导回归真实世界。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不断被突破,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将深度融合,为人们带来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博物馆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引导,不要将博物馆定义为单纯的 娱乐化场所,同时要鼓励他们回归真实世界获得情感体验,避免在虚拟镜像中迷失自我。

 

  当博物馆遇见科技,获得智慧,犹如打通一股源头活水,为自身公共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充分融合前沿技术和艺术表现手法,如何在不断传递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价值理念的同时,让青少年遨游在云端之际,源源不断地汲取文化养分、滋养精神世界,是博物馆界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浏览量:

更多文章

03 2021-10

新中国史之三

1978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中国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是中国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24 2022-06

从国际视角看廉政文化的重要性

07 2022-09

以学术研究的态度筹备展览

与百年校史展览相比,校史专题性展览具有时效性强、展示方式灵活等特点。它们可以在杰出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活动之际及时展出;因规模不大,展架便于搬挪,可以走出校史馆,到各院系、教学楼、图书馆等多个场所巡展,使受众范围大大扩展。专题展览既是对主展局部内容的放大,也是对主展内容的拓展,对在主展不能充分展示、或因主题关系无法列入的内容,均可以专题展览的形式展出。校史专题展与全面、厚重的百年史展形成互补关系,在展示清华悠久历史、杰出办学成就,和弘扬优秀精神文化传统方面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清华校史馆十分重视专题展览的作用,除百年史展外, 每年都会不定期地推出一些专题展览。
07 2022-09

从儒家思想中汲取廉洁文化智慧

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干,其精华成为塑造和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其中很多宝贵思想对推进高质量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12 2022-04

全面推进新时代基层党建“红色基因工程”

党的红色基因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淬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亮底色和政治特征。学习贯彻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探索实践新时代基层党建“红色基因工程”,为推进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路径。

09 2022-03

做官行廉政 为人养廉风

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展馆一直都是廉政文化承载主体,也是官员行廉道的有力体现。俗话说一个城市的文明在于这座城市的博物馆,那么一个政府的廉政措施,就集中于当地的廉政文化展馆。
04 2022-07

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主席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要加深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11 2023-01

三月雨:迅速学习贯彻主席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

1月9日上午,主席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破解之道,深刻阐述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论述精辟,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是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引。
10 2023-04

喜讯|三月雨中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建设项目

近日,三月雨集团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建设项目竞标中,凭借优秀的设计方案和良好的企业信誉,顺利中标。
08 2022-07

情理结合 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要义

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内在需求和巨大精神能量,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正因如此,理想信念教育历来得到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建设,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运用“精神上的‘钙’”“压舱石”等经典之喻,把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到了“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和“对党忠诚”的关键所在的高度。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