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之“监督篇”:利剑高悬 标本兼治

2022-01-18 作者:范思翔 来源:新华社

  

  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保证,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支撑。

  一年来,从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到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从推进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到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全覆盖有效推进,监督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逐步成熟定型,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支撑。

  深化运用“四种形态”  治理效能充分彰显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实事求是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是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深化运用“四种形态”,统筹运用党性教育、政策感召、纪法威慑,做到纪法情理贯通融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执纪执法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

  数据显示,2021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共147.4万人次。——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105.3万人次,占总人次的71.5%;运用第二种形态处理32.2万人次,占21.9%。这两种形态侧重于日常教育监督管理和党纪党规约束,强调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教育督促引导广大党员将党章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从被动敬畏到自觉遵循的转变。——运用第三种形态处理4.6万人次,占3.1%;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理5.2万人次,占3.6%。这两种形态侧重严肃查处问责,既体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形成强大震慑,确保底线常在;又注重教育感化转化,促使真诚认错悔错改错,实现“处理一人、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可以看到,“四种形态”在“好同志”与“阶下囚”中间设置一道缓冲区,既保持了“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又连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对全面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在强大震慑和政策感召下,2020年,全国有1.6万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6.6万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交代问题;2021年,蒙永山、刘川生等中管干部主动投案,各地区各部门也有涉嫌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主动投案,充分彰显深化运用“四种形态”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充分发挥制度优势

  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一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多举措并举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促进治理效能全面提升。——聚焦“两个维护”,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健全贯彻主席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加强对党委(党组)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政治监督,坚决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突出“关键少数”,着力破解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难题。2021年6月,《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全文公布,意见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重点强化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依规依法履职用权、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增强派驻监督实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指导省市县纪委监委加快推进派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把纪检监察监督更加有力有效地延伸到各部门、各领域、各层级。同时,探索“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提升监督执纪执法协同性。——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制定进一步加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的意见,推动“四项监督”在决策部署指挥、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运用上更加协同;与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在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配合、成果共享等方面形成制度性成果40余项,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其他监督形成合力。——加强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推动提升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对监察范围和管辖、权限和程序等作出细化规定,推动完善国家监察法治体系。

  巡视利剑高悬  发挥巡视综合监督作用

  巡视,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

  2021年,中央两轮巡视共覆盖57个党组织。至此,十九届中央巡视已累计完成对254个地方、单位党组织的巡视,巡视覆盖率达91.7%,巡视全覆盖取得扎实进展。

  巡视是政治巡视,价值取向是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发挥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拓宽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2021年,中央两轮巡视共受理群众信访8.3万件次,全国各省区市巡视巡察机构共受理信访48.7万件次,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教育、金融、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执法司法等领域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为配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开展的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2021年9月,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部署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巡视巡察机构同步开展涉粮问题专项巡视巡察,为促进治理粮食购销系统性腐败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这是《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意见》颁布以来,在全国第一次围绕重点工作统筹部署省市县三级巡视巡察机构开展专项巡视巡察。目前,中央、省、市、县四级巡视巡察工作体系已经建立,系统作用和组织优势不断显现。

  在深化上下联动的同时,横向监督贯通也取得重要进展。

  持续推动巡视与纪检监察监督统筹衔接,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的意见;加强与其他监督协同配合,新建立中央巡视机构与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的协作机制,有效对接巡视监督与有关职能部门监督。

  “上下联动和贯通融合是篇大文章,现在还只是起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综合监督作用和系统优势将越来越彰显。”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人说,这是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在监督领域的充分体现,也是我们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监督体系的真实写照。


 

来源:新华社

 

浏览量:

更多文章

07 2022-04

抓深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

抓深抓实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引领基层治理上的功能和优势,有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15 2022-09

《了凡四训》在家风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了凡四训》文字出自明代“通儒”、王阳明再传弟子袁了凡之手,由后人辑录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与“谦德之效”四篇哲文。几百年来,该书之所以历久弥新、为人信从,不仅在于它的言辞说教,更在于它的实践准则;不仅在于它的励志取向,更在于它的人文智慧;不仅在于它的劝善特质,更在于其中蕴藏的时代价值。
12 2022-08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四性”工程

着力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扎实开展系统的法治教育,能够促使青少年正确认识学法尊法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牢固树立法治意识,逐步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
21 2022-03

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18 2022-03

在学习党史中汲取营养,以实际行动续写党的新辉煌

作为革命先辈的接力者,作为带领群众追逐中国梦的领头羊,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在学习党史中汲取丰富营养,要在奋进有为中兑现初心,真正成长为信仰坚定、志向远大、勇担使命的复兴伟业“圆梦人”。
15 2022-03

严守纪法规矩 筑牢廉洁思想防线

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古语有云:“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基础,修身的基础,就在于端正自己的心念。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加,也不可能随着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而是需要不断拧紧思想总开关,正心立本,常常主动回望人生,时时拂拭初心。否则,在走向违纪违法的深渊付出惨重代价后再被动回望,岂不为时晚矣。
04 2023-09

2023服贸会,我们来啦!

9月2日,2023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将在首钢园1、2号馆亮相。本届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以“科技赋能新文旅,创意引领新消费”为主题,共吸引817家企业参展。作为北京市丰台区重点邀请的文化企业,三月雨将在本次展会上闪亮登场。
29 2021-11

对由风及腐保持高度警觉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日前公开通报了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5起为中管干部由风变腐、风腐一体、最终受到党纪国法惩处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并将案例公开通报,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意志,释放无论职务高低,谁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铁规矩就要坚决处理谁的强烈信号,警示广大党员干部时刻警觉由风及腐的现实风险和严重危害。
22 2022-08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发展进程中的四个首次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十四大党章首次将“从严治党”写入总纲。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十六大党章首次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写入总纲。
24 2022-01

让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体现时代价值

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作为二级学科早就存在,能够上升为一级学科,对于提高学科地位、建大建强学科平台、优化学科结构、提升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会起到关键作用。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