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家风,建设新时代幸福家庭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建设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加强家庭建设,优良家风的教育是关键。主席总书记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我们党在一百年奋斗过程中形成的优良家风是我们接续奋斗的红色基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我们建设好家风,需要我们党和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家庭和学校等齐心协力,把优良家风永远传承下去。
弘扬优良家风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根。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修齐治平”胸怀天下的远大志向、“精忠报国”“生死以之”的英雄气概、“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仁爱品德、“天下为公”“夙夜在公”的责任担当、“悬梁刺股”“映雪读书”的学习精神、“三省吾身”知行合一的道德践履,以及“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和“仁义礼智信”的人伦价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今天依然是我们家风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滋养着中华民族和我们每一个家庭,是世界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的根。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用好这个无尽的宝藏,通过最美家庭和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用良好的家风加以弘扬。
弘扬优良家风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价值观体现着一个家庭及其成员的价值追求,好与坏、对与错、荣与辱、苦与乐……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看法,直接反映着家风、影响着家人的行为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应该说,道德领域主流积极向上,但是社会上存在的金钱至上、是非混淆、诚信缺失、奢侈浪费、贪污腐败、美丑错位等不良风气对家风还有着很大的影响,迫切需要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的价值观、引领家风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进行家庭教育、建设美好家庭的遵循,要通过立家规、传家训、扬家风等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建设中,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让好家风成为助力社会治理的基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精神支撑。
以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作为建设好优良家风的保障。“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党员干部的家风既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风向标,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因此,我们党历来重视家风建设,《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不仅把继承优良传统作风、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还特别强调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对党员干部纵容、默许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的违纪违规行为等也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也都是家风教育的好教材。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人当官、鸡犬升天”“封妻荫子”的现象必须通过不断加强党纪国法来扭转。“子不教,父之过。”建设好家风,既需要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也需要各级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相关制度进一步落实落细,强化责任追究。全面从严治党管住“家”,才是管到家。
建设好优良家风要用学校、社区作用助力。家风是孩子人生教育的第一课,家风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下一代青少年,他们的主要活动空间范围是学校、社区和家庭,他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家长、老师和社工们的心。今天的“孟母三迁”现象依然存在,家教是上课外辅导班,如何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需要政府导向,需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合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文化和革命道德、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也应是家庭教育、社区宣传的内容;我们党百年历史形成的优良家风和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客家祖训、诸葛亮诫子格言等是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应是学校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的内容和社区橱窗、屏幕展示的内容;积极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合理运用社区优势组织开展公益活动,举行评选和睦邻里、模范家庭、贤妻良母、孝悌子女等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都有助于建设优良家风。
来源: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