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2-07-11 作者:徐濯潇 来源:科教导刊

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
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门重要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实现大学生高素质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着实效性欠佳以及创新力度不够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优化。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心态、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转型以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因此应当积极转变思政教学观念、创新思政教育方法以及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以此实现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并实现大学生高素质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模式和教育环境的影响,现阶段下高校思政教育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具体表现为实效性欠佳以及创新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欠佳。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为未来人生道路做好前提保障。但是现阶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并不理想,甚至部分大学生对其产生厌恶排斥心理,偏离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初衷。在教学方法方面,大多数高校的思政教育仍以理论灌输和思想纠错的教学模式进行,致使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机制,难以满足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心理诉求。使得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思政教育,容易滋生排斥和反感心理。在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较为抽象空洞,跟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环境相脱节。使得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思政教育内容转化成内在修养,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思政教育效果欠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力度不够。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教育内容脱节、学生课堂体验较差等情况,不仅降低了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应当对原有的教学模式作出及时调整和优化,并结合原有教育模式和学生现实需求进行创新发展。近些年以来,尽管高校一直在呼吁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强调多元化发展。但是根据现实情况来看,其工作创新力度还远远不够。一方面关于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多为理论研究,实践成果所占比例较小,且实践应用效果不显著。另一方面关于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方向较为一致,多为解决学生思想和行为问题,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政教育应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实践教学,是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也是关注和探索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的过程。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有效运用,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心态、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转型以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推进,新时期的高校师生关系还应当成为一种朋友,而不应仅局限与传统师生关系的范围。积极心理学理论下,思政教学主体身份转变为学生,而思政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引路人和指导者。因此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利于思政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和开发大学生的优质品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而学生也能够正确地欣赏到自身优良品质,实现自我内化和发展成长。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积极心理学重视大学生积极品质的挖掘和培养,将其运用于高校思政教育,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大学生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应当积极转变思政教学观念、创新思政教育方法以及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以此实现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转变思政教学观念,挖掘大学生积极品质。主席总书记指出,思政教育的根本宗旨是立德树人,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才。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积极、正能量的心理品质,并且注重挖掘和发展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帮助大学生养成勇于改善自我、自我发展与实现的优良品质。因此将积极心理学和高校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并将其全面渗透于思政教育涉及的各个方面,正是对主席总书记这一思想的贯彻落实。但是由于大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传统的以 “问题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维无法适应当下的教育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思政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对学生进行积极关注和科学指导。比如说在处理“问题学生”时,应抛弃传统的单纯说教或批评教育的教学观念,采用人性化的关怀和开放式教学理念。以此更好地帮助他们消除片面消极的自我认知,挖掘其自身潜在的积极品质。

 

  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面对着现阶段多元化发展的校园环境和网络环境,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应当作出有效调整和创新改进,以此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品质。但是当下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缺乏创新发展,仅仅是从形式上作出改变,缺少思想深度,没有真正从本质上作出调整。而积极心理学倡导大学生积极品质的激发和体验,是一种新型的心理学思潮,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因此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思政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创新教育方法方面,可以把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心理暗示法、语言鼓励法、扩大优点法等方式方法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以此让大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情绪调节方法,丰富积极情绪体验。同时也可以采用启发法、研究法等思维方法改变传统思政教育观念,以此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正能量等积极品质,并促使思政教育内化成积极人格特征。 

 

  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引导形成积极乐观心态。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乐观的环境氛围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消除潜在的悲观、颓废等消极情绪。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高校和教师应当为大学生积极构建愉悦积极的环境氛围,并且将其延伸到生活和学习的其他方面,以此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首先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应当将积极心理学跟思政教学课堂紧密联系,为学生提高挑战自我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打造积极向上的课堂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打造积极向上的班风氛围,促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以此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氛围。其次高校思政教师也应当将积极心理学拓展到课外活动中,比如说在校园内举办“积极心理伴我行”、 思政教育理论有奖竞赛等活动形式,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精 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以此宣传和扩大积极思想的传播,丰富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积极心理学运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够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维度,突出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价值。

 

  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积极心理学,并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以此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来源:科教导刊

 

浏览量:

更多文章

13 2021-12

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17 2022-02

让廉洁应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习惯

清白高洁、一身正气即是廉洁。廉洁历来都是我们党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要求。廉洁是一种品质,来源于我们党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廉洁是一种操守,来源于我们党对人民和民族的忠诚;廉洁是一种情怀,来源于我们党对使命和担当的践行。
09 2022-05

用好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意义重大,而全面从严治党的纵向深化和逐步推进,全面改善党内政治生态和营造良好的执政环境,都需要有坚实的党内法规制度作保障。
23 2021-12

​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新的征程上,更要以“刀刃向内”的巨大勇气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努力使中国共产党永远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胜利。
22 2022-02

强化“三力”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党史记录着我们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发展轨迹,记录着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和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蕴含着深厚的精神滋养、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宝贵的发展经验,是涵养丰富、滋养深厚的“精神富矿”。广大党员干部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力量、凝聚力量,内化信仰之力、深化逐梦之力、强化斗争之力,在深学党史中强化远景与现实、航标与航向、真理与实践的聚合力,不断推进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17 2022-03

党建铸魂 匠心筑梦

党建文化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各项工作推进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丰富党建文化内涵、明晰党建文化意义,以党建文化引领党的建设,是新时代的应有之义。
15 2023-05

深化整治“影子公司” “影子股东”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坚决查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随着反腐败斗争走向深水区,“影子公司”“影子股东”及政商“旋转门”等新型腐败、隐性腐败花样翻新,并呈现出权力变现期权化、风腐交织一体化等特点。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力遏制,但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
10 2022-03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内涵,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18 2022-08

策划文本的写作层级

策划文本的写作层级
一阶:展览大纲
  包含展示理念(展馆定位)、展示主题、内容框架等内容。展览大纲是指框架性、不涉及具体内容点描述的文本。
  二阶:展览大纲的扩充和细化
10 2022-08

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指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建设好每一个家庭,就是在为建设强大的国家贡献力量。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